20世纪50年代,正是我国现代计量初创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防建设的急需,有力地催生了我国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
1962年,国家计量局开始研制一台负荷最小的静重式基准测力机,即5kN(500公斤力)基准测力机,我们研究技术方案后,由黄鸿添负责实施,于1963年建立。1963年下半年,随着高精度测力计及传感器的发展,需要建立0.1MN(10吨力)和1MN(100吨力)基准测力机。由于100吨力基准测力机体积庞大,投资也多,所以我们先研制10吨力基准测力机,一方面先解决小吨位高精度传感器标定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建立100吨力基准测力机做技术准备。1963年4季度,我担任“建立10吨力基准测力机”课题组长,并请实验工厂刘家农参加。在技术设计完成后,为了培养技术力量,我主动退出课题组,提升原课题组成员夏国泰任组长、刘家农为主管设计,并物色了长春材料试验机厂承制。研制成功后于1967年安装在四川大邑计量分院(现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1966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成立“研制100吨力基准测力机” 课题组,由中国计量院和长春材料试验机厂共同组成设计组,在厂内进行技术设计。那时我已调到中国计量院总办,1966年10月在长春的课题组由于两种技术方案争论不休、僵持不下,工作无法进展,致电总办,薛祉镐总工程师派我去长春,负责解决此事。第一方案是参照英国模式,由三串砝码组成,中间一串,左右各一串,我们形容为“挑扁担式”;第二方案是参照10吨力基准模式,我们形容为“糖葫芦式”。这两种方案均可行。我与大家讨论研究、分析两种方案的优劣,英国式的最大优点是主机高度低,但结构相对复杂。经过多次利弊的比较,大家认为“糖葫芦式”利多弊少,我们比较有经验,也适合国情。这样我就拍板定下“糖葫芦式”,照此进行了技术设计。
由于长春材料试验机厂不具备生产100吨力测力机的条件,因此需要物色合适的承制厂。寻找承制厂时,我们遭遇到的往事像一则“故事”。1966年12月底,我们想在春节前把任务落实到上海机床厂承担,我与黄鸿添出差上海。那时全国已很乱,学生们停课闹革命,乘车不要钱,吃饭也不要钱,这样一来,火车就挤得满满的。我们乘坐的车厢也挤得水泄不通,连行李架上也躺人、椅子背上也坐人,形成立体式“三层”人,卧铺已经取消了,我们总算有座位。火车开到符离集就停车不走了,车上广播:“前面蚌埠站发生武斗,站上无人上班。”这样火车就无法前进了。大部分乘客都要求司机往前开,能开到什么地方就停在什么地方。可是司机不同意,他说得很有道理,“这里还有吃的,再往前就没有吃的了。”大家这才不闹了。符离集有烧鸡和火烧,大家就买来充饥,后来烧鸡供不应求,只能啃火烧了。夜里,我在座椅下面铺了两张报纸,穿了棉衣和衣而睡,因我失眠,根本睡不着。也不知什么时候能通车,窗外又飘起了雪花,真是万分着急,这样熬了一夜。第二天,车外已是白茫茫一片,仍毫无消息,只得耐心等待!第二天夜里,广播里传来好消息,说周总理亲自下命令,要蚌埠站立刻停止武斗,确保火车安全通行。在大家一片欢呼声中,火车继续前进。由于京沪线上列车运行秩序已全打乱,所以火车前进的速度甚慢,停的时间很长,要等对面来的火车开过去了才能前进,足足开了3天才到上海。那时上海正掀起“一月风暴”,到处是造反派在夺权。我们先到上海机床厂联系,每个办公室都乱哄哄挤满人,房间里烟雾腾腾,有的人躺在办公桌上,机床厂的人一个都不见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熟人,他说:“老蔡,现在不是联系工作的时候,公司经理和其他领导都躲起来了,他们现在没有办法抓工作了。”我们又到上海重型机床厂,厂里也是处于半停产状态,无法落实,只得空手而归。
1967年年初,总办被认为是搞“管、卡、压”的“修正主义机构”,被撤销。2月25日我又回到二力室,担任“100吨力基准测力机”课题组长,包括成立“100吨革命三结合战斗组”。由二力室和实验工厂共同组成,共9人,进行了施工设计,我设计测力机上部结构,并负责继续到上海、天津、一机部联系承制厂。
1967年下半年,二力室领导为“无革派”,课题组中有一位是实验工厂的“八一派”领导,两派打“派仗”,波及无辜的课题组。那时,“革命”第一,生产无人关心,我们课题组的工作停顿了。直到1969年,这个课题的工作才继续进行。那时,我已到河南罗山干校劳动。1971年该测力机的研制任务交给计量分院负责,两院联合研制。后来我参加了图纸的审定工作。1977年课题完成并通过国家鉴定,该测力机安装在大邑计量分院。
1972年至1980年,我负责建立了5MN(500吨力)液压式基准测力机。
1978年起,我开始承担“20MN(2000吨力)液压式基准测力机”课题组长,到1981年才落实承制厂。1977年起,计量分院着手研制力源式50MN(5000吨力)标准测力机。同年5月,我与计量分院何文炫在上海调查大力源,即2000~5000吨力油压机。因为50MN标准测力机的基础就是5000吨力油压机。1979年4月,我在成都参加了计量分院召开的第一次“5000吨力力源方案”讨论会。1981年6月我参加了计量分院在桂林召开的第二次“5000吨力力源方案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2000吨力以上采用力源式来建立标准测力机是正确的选择。1986年下半年,5000吨力标准测力机研制成功,同年12月下旬,我主持了“50MN标准测力机鉴定会”,这台测力机安装在计量分院大邑基地(见图1)。
1991年,20MN基准测力机研制成功。这样,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力值计量体系。这个体系由三段构成: 第一段是1MN及以下,由5kN、0.1MN及1MN等3台静重式基准测力机组成; 第二段是1MN至20MN,由5MN、20MN两台液压式基准测力机组成,又称为大力值基准; 第三段是20MN以上,是一台力源式50MN标准测力机。这个体系中的1MN及以上的基准测力机均多次经过国际比对,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们已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了几十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值得自豪的是,这些基标准测力机都是我国自己研发、制造的,而且国产化率达100%。
1991年这个体系建立之时,也恰是我退休之年。回顾往事,我很幸运地参加了这个体系建立的全过程。
欢迎订购《新中国计量史》
《新中国计量史》——新任计量领导必读!可做为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行业计量管理人员学习新中国计量历史,提高计量素养的必备案头书。
订购联系:吴庆涛:13520045771(微信),(010)64224980,QQ:1901537050
订单下载:《新中国计量史》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