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按规定,阿拉伯数字后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在非普及性的科技书刊中,还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只有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在有必要时可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
例如:1m(1米),2d(2天),12.5m2(12.5米2),0.59A(0.59安), 3 000m3/s(3 000米3/秒),100~150kg(100~150千克),34~39℃ (34~39摄氏度),30多V(30多伏),600余t(600余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当数值后面的单位用中文符号表示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符号。这一方面的差错十分普遍。例如:
把“40牛·米”写成“40牛顿·米”、“40牛[顿]·米”、“40牛顿米”等;
把“1.2千克/米3”写成“1.2千克/立方米”、“1.2千克每米3”、“1.2千克/每立方米”、“1.2千克米-3”等。
至于在非普及性科技书刊中,采用30多V,50余t等表示法,甚至在非量值的情况下也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如“速度的单位为m/s”,“每mL溶液……”等,只要不会引起误解,都是符合量和单位国家标准规定的,单位的国际符号可以用于一切使用单位的场合,只是大家对此不太习惯罢了。
2.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
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一般也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1支试电笔,2台电视机,3根导线,4组数据,5个百分点,6本参考书,实验重复做了10遍,用纸200令,360元,10余人,400多间房。
a.不要歧视小数字。
计数单位前大于10的数字应该用阿拉伯数字,为什么要规定“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呢?这样势必会造成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论著中同类数字用法的不统一。请看下面2个例子:
例1:“用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长5m”。
例2:“接下去选择15根管子做压力实验。”
例1中的“五根”用成“5根”有什么不好呢?这不是明白不过的歧视小数字吗!当然,GB/T15835-1995并没有说1~10的整数必须用汉字,而且对科技书刊还网开一面,“可制定专业性细则”;因此,在科技书刊中,为了使数字用法规范统一,对于整数一至十,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还是要用阿拉伯数字。现今的大多数书报刊(不限于科技方面的)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
b.“2”的使用。
尽管许多人已经对个位数字采用了阿拉伯数字,但是他们对计数单位前的“2”仍不愿意用,其主要障碍是对读音不习惯。其实,“2”本来就有“二”和“两”2个读音:当它处于计量单位前时,读二者均可,如“2m”读作“二米”或“两米”;当它处于计数单位前时可读作“两”,如“2支”读作“两支”。
c.“1”的使用。
对于“一”,一般地说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代替的,但对有些情形则不行,用了“1”会变得不得体。那么如何判别得体与否呢?这里介绍一条简明的规则:用“一”以外的数字代替“一”,如果合情合理,则可用“1”;如果不合情理,则必须用“一”。例如:
“赵梅领了1条毛巾。”这里的“1条”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一句中的“一条”,必须用汉字。
3.计数的数字
计数的数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以及一部分概数,不论处于数据表、坐标图还是叙述性文字中,都要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5,-33,31.6,2/5,98.92%,1:10,10多,500余。
4.元件、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代号及其他序号
科技文献中常见的这类型号、编号、代号、序号等,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的前面还常带有“第”字。
例如:MJ2955大功率三极管,TL4080型测试仪,2号卫星,10号菌种,GB 5795-86,国际标准书号ISBN 7-302-02666-1,第1届学术年会,第8天。
5.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
例1: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4):400~429
例2: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第22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08—210。
内容推荐
更多>2020-07-15
2019-04-11
2019-04-10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