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苑 > 综合知识

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四问十答,全是干货

发布时间:2019-11-25 作者: 来源: 浏览:8636

长期以来,国内天然气贸易结算通常按照体积计量计价,而国际天然气贸易结算通常采用能量计量计价。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为解决供需缺口,进口天然气占比越来越大,按能量计量计价采购与按体积计量计价销售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9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中明确提出,我国将推行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并要求当前不具备条件的相关单位要在两年内建立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针对大家关注的天然气能量计量改革问题,下面的精彩问答满满干货!

带你多角度、全方位看天然气能量计量变革!

文章素材来源:《环球表计》2019年天然气能量计量专题研讨会现场研讨环节

Q1:我国天然气采用能量计量计价,燃气企业面临哪些挑战?

A1:技术革新:燃气公司沿用体积计量已有三、四十年,技术、运作方式和运维都很成熟,经验充足收益高。而且体积计量技术虽然相对成熟,却依旧在不断发展,从体积计量改为能量计量,对燃气公司最大挑战是技术上的飞跃。

管理革新:定价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价格不由燃气公司自己控制,而是发改委定价,并且价格组成非常复杂,要考虑多方因素。能量计量的定价方式决定了未来运营的难度。

A2:对燃气公司来说,能量计量在标况下进行结算,抛弃了很多原来没有体积补偿的损失。有些因素不一定可以纳入定价,而且管网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要进行能量计量的复杂程度。如何定价让燃气公司和居民都不承担损失、实现公平,是一个问题。

A3:智能化建设困难。管网放开后对智能化要求非常高,除设备外,大体量的燃气公司还需要创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投资大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创造市场的过程。

A4:技术难度。能量计量关键在测热值,技术上还需要一定时间去发展。现有的超声波、热式技术无法判定气体组分,但可以识别气体特性,上游发布后我们可以倒推,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后台比对,分析组分,从不同的角度来测热值。

上述几个回答,小编发现在全面实行能量计量的道路上还有技术和定价两个阻碍,只有突破这些阻碍,能量计量才能在实际应用上快速发展。

看完了宏观发展问题,还有哪些具体问题,一起往下看~~~

Q2:如何平衡上下游?如何在上游就解决热值变化很大的问题?

A1:安全角度:要想实现能量计量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一定要限制输气气体热值。不能没有限制的放开管网,一定要规定进入城镇的热值范围。政府公开和监管:不管用热值法还是赋值法,用户或者燃气公司总会有一方吃亏,这可能引发纠纷和投诉。企业作为服务方,很多情况下需要政府支持。建议政府网站公布平均热值,并且政府可以定期到燃气公司采集样气,进行监管。

A2:有消息称将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在这个背景下,天然气计量改革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系列的,改变天然气目前这种上游太强势,下游太多家的市场环境。所以必然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约束,也该有一套关于怎么计量、计价和结算的监管体系。目前国家标准只有热值下限,也需要有一个上限。

A3:能量计量是发展趋势,但对企业来说,如果投资收益太小就缺少实行的动力。大体量会推动技术引进消化,所以需要全行业一起合作实现共荣。这对制造厂商也是一个商机,谁最先研发出低成本能量计量仪表谁就能够抢占市场,这个技术是值得制造厂商去攻克的。

Q3:上游实行能量计量,对北燃集团来说存在什么问题?

A:北燃实行能量计量没有问题。08年能量计量标准公布后,北燃的设备全部具备能量计量,随时可以切换。上游只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就可以随时改革。但是如果下游依然延用体积计量,就需要考虑收费平衡的问题。城镇燃气也需要有在上游使用能量计量,下游使用体积计量有很大损失的情况下和下游采用能量计量的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小编发现,虽然国家政策已印发,但实际推行中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前面的讨论中下游占据的比例不多,但下游推行却尤其重要和困难。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表厂又该如何迎接这场变革呢?

Q4:从计量院的角度看,表厂需要做什么?技术研发角度3-5年内能否制造出用在中小商业用户的表?

A1:燃气表的更换年限一般是十年,现在家用燃气表耐腐蚀好且成本比较低,全部更换的成本非常高。个人认为民用至少十年以后更换,工商业可能会稍早一些,但也需要几年时间,所以表厂暂时在这上面不用花费太多,当然也可以做一些技术储备。

A2:《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出台有两个重点,公开公平和监管。按《办法》里规定监管部门是能源局,实际上应该由市场监管局监管。从技术上来看,目前燃气表测热值很难,技术的进步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还有其他很多问题,例如贸易结算按照,《计量法》的规定必须量值传递,但是有些设备出来后没办法进行量值传递,这个怎么解决?不论是看规则还是标准,现在计量产品都远远滞后。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