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计量沙龙

航天文化属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3-10-16 作者:吴巍 来源:供稿 浏览:4299

      航天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航天文化崇尚科技强军、航天报国;崇尚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崇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崇尚团结奋进、大力协同;崇尚严谨务实、勇攀高峰;崇尚不骄不躁,百折不饶。航天文化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

    正如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院长宋晓明所说的那样,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的业绩,也孕育出航天精神。其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根本一致的。

    航天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我国的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也是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将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做到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形成万人一心的局面。

   航天人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具有崇高的信仰和强烈爱国情怀。航天工程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科学领域广泛,参与单位和人员众多。“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四共同原则一直贯穿于航天人工作的始终。总体和各个部分之间,提倡讲大局,讲原则,讲风格,讲团结;提倡互谅互让,主动支援,主动担当。航天人牢固树立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形成了系统工程管理思想。

    航天是多学科、多专业、技术复杂,协作面广、综合性强、质量要求高的大型系统工程。在研制、设计、生产过程中,要求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分系统服从总体、单机服从整体。在火箭的十多万个零部件当中,任何一点出现纰漏,都可能造成整个火箭发射的失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千千万万个研制人员群策群力、共同战斗的结果。因此,航天人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实现总体最优效果。而不是要求局部最优。航天单位不能出现局部超越整体,个人突出团队之外的个人英雄主义。航天事业是系统工程,他需要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大力协同。这就有的当主角,有的当配角,有的在台前,有的在台后。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各个环节航天人的智慧,每一项成果都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结晶。每一个局部和个人,都懂的局部与全局,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工作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大力协同,主动承担责任和风险。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心甘情愿当好螺丝钉,甘愿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力量。这就是航天核心价值观最宝贵的财富。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是203所氢钟团队的信条。就是凭借着一股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团队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氢钟团队是跟着氢钟的进度走的。钟在不停地工作,团队随之也保持备战状态,时刻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第一时间解决。特别是进入调试状态后,如果是指标不好就要重新调试,指标好了继续监测。

“我们会留个预计量,在预计的时间内,观测指标的状况。这期间,我们满脑子都是钟,就是进入了钟的状态。时刻进行跟进,不停地进行调试,测试;再进行调试、测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孟芝如是说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团队的多个成员都有着梦见调钟的经历。有人梦到如何在梦中设计产品,每一个细节如同真实产品的演绎;有人梦到原子钟联调的情景:如何接线、如何搭电路,甚至示波器上如何显示,如同真实的工作场景一般;有时候梦中的情境还往往真能解决一些困扰多日的问题。大家日夜兼程,全力以赴,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因为他们深知,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此次任务关系国家荣誉,关系人民民生,容不得半点闪失。他们秉承坚定的信念。

   具有坚定的热爱祖国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就是国家安全利益。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旺离不开全民增强国防意识。战争可以百年不打,国家不可一日无防。国家无防不立,民无妨不安。

航天产品是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它在反对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具有强大的震慑力,对于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当个人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相联系,才能使个人所追寻和实现的价值得到积累、放大、传递和延续。因此,只有当个人追求的事业符合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时,才能使其当下的价值追求具有历史意义,才能从中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并推进整个事业向前发展。

    203所光学时频传递与测量团队。在实验的艰苦阶段,在巨大的体力消耗下,身体一向硬朗的杨主任,突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豆大的汗珠冒出来,捂着肚子,他的健康亮起了警灯。大家赶忙给他送进了医院,原来是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工作节奏太强了,大夫让他好好卧床休息,他即使在病床上,放心不下的还是试验,杨主任还远程指挥。文哲博士由衷地说道:杨主任让我看到了清华博士应有的样子,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每当看到央视对203所自研的原子钟搭载在北斗导航卫星的专题报道,那种对前辈打破国外先进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工匠”精神的敬佩之情,与身为203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为航天科技努力奋斗的理想。”杨主任说道 “他始终强调: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看准了超稳激光、光频梳、激光时频传递方向,将在这些方向上持续深耕,以‘技术突破始于203所、发展于203所、成于203所’的信念,孜孜不倦、笃行致远,为建设世界一流军工计量测试研究所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航天事业发展关乎国防建设,是大国角逐的关键所在,航天人时刻都可以感受到他们背负的希望和肩负的重任。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奋斗在航天科研生产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以国家至上,矢志报国,正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源泉。

   航天身系国家战略和民族尊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1958年,十万抗美援大军归国后不久,浩浩荡荡开赴死亡之海,子弟兵们根本不知道导弹,火箭为何物,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使他们毫无保留地选择了哲理。“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这不仅是当年战士的豪言壮语,更是航天人的荣光。直到今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烈士陵园门口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他们去了,生命的火焰化作太空永恒的星光,崇高的精神化作后来者不尽的力量源泉。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13位将军和680多名官兵,科技人员,他们用生命谱写中国航天的最强音。今年71日,东风英明墙落成,第一批2483名东风人的姓名永远篆刻在英明墙上。陵园内,英明墙、牌坊、聂帅墓、纪念碑组成一座精神丰碑。永远激励着航天人不忘初心,坚定航天报国志向,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谱写壮丽篇章。在最尖端的前沿技术,在最艰苦的岗位,一代代航天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创造了最辉煌的成果,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梦想。

    203所亮剑必胜党员突击队,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神圣使命,履行强军首责,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倾尽全力用航天计量技术为强国强军伟业添砖加瓦。

    曾几何时,为了这项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的事业,航天人面对太多的苛求,这是一项艰苦工作,投身其中便意味着亲情的长期分离;这是一项保密工作,投身其中就意味着从此与朋友形同路人;这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投身其中意味着终生奉献。锻炼了航天人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时刻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依旧是航天文化不朽的灵魂。

    以企业为家的大院文化

    航天大院是个大家庭,具有大院文化的特点,集中领导,统一行动,严格保密等,留存着军队的影子。

   航天人具有逆境不屈的优良作风。敢打硬仗的强大执行力。忠诚敬业,自信无畏,立即行动,全力以赴。每一个型号研制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百折不挠,见证中国航天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以重大工程为牵引,搭建创新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航天工程按照工程任务推进每一个阶段,人才跟进一批,储备一批。在工程实践中发掘人才,造就人才,通过事业吸引、政治培养、岗位造就、待遇倾斜、精神鼓励等措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航天系统设立航天功勋奖、空天防御奖、航天基金等。

   航天系统给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在自己的领域上做出了成绩,航天系统是不会埋没人才的。给各类人才设以发展通道。技能型人才通过参加技能比武,走大国工匠,高级技师通道。科研人员,通过压担子,攻克各项攻关课题,参与空天防御奖、青年创新人才等奖项评选。管理型人才通过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给单位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可以参与管理型人才、后备干部的评选。各类人才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

    中国航天坚持以人才为本,关爱人才,以人为本,包容自励,尽心竭力为人才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目前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牢固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尊重保护创新型人才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优化人文环境,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牢固树立航天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兑现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承诺。增强科研人员,献身航天的自豪感,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形成热爱航天,投身航天,奉献航天的精神动力。

    军队文化对航天文化的影响

    航天科工二院是19571116日成立的,至今还有着浓厚的军队文化的烙印。航天人自带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队作风。

   逆境不屈的优良作风。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伴随着各种艰难险阻,方案推翻重来,绝处逢生。航天人用于从逆境中奋起,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让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张龙贵,203所第一代晶体人,1969年参与制造了首批用于中国航天的高质量晶体元器件,那时候的他和其他工作在晶体元器件战线上的同志们一样,白天从事科研生产任务,晚上打起精神查阅资料,有些灵感时就连夜做好试验设计,以便第二天投产实践。铅笔头、记录本、橡皮块……经典的办公用品消耗了很多,开水瓶、铁饭盒、大茶缸……熟悉的老三样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挑灯奋战的夜晚。终于,第一代晶体人排除种种干扰,在不断攻关和改进中将晶体元器件成功交付,为1970年卫星的成功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英晶体作为稳定频率的关键元器件,在卫星、火箭和地面跟踪系统的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时的晶体元器件室,是为中国航天各类型号任务提供晶体元器件的唯一单位,可以说张龙贵等人用晶体元器件为“东方红一号”打造了坚强的心脏。1970425日,刷红的人民日报头版上的那句“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〇·〇〇九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也是对张龙贵等老一辈航天晶体人最好的肯定。

    敢打硬仗的强大执行力。锻炼了一只善打硬仗的队伍。每一个型号任务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气概与智慧。多少航天人抛家舍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

    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德服人。203所很多室主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关键时刻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带动整个研究室的发展。研究室薛主任,当下属的项目进展不下去的时候,一愁默展的时候,他挺身而出,陪着下属继续进行研究,连续一个月,每天干到后半夜,累得说不出来话。 薛主任常常告诫团队成员,一辈子不能碌碌无为,要雁过留声,踏雪有痕,做出能够上天入地的产品,上天就是能够写进教科书的理论;入地就是做出实际可以应用的产品。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主动当好铺路石和领路人,做好传帮带,跑好接力跑。他们敢为人梯,奖掖后学,为我国科技发展事业的兴旺,人才辈出筑就坚实的道路。通过项目牵引和科研培养,研究室6个年轻人逐渐具备了独立科研的能力。目前,研究室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5%以上,博士占比超过65%。为国防军工培养造就了一支具备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给年轻人搭建起机遇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了一线岗位。这种和谐、融洽、公正的干群关系是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沃土。

    干部员工同心同德。航天非常注重梯队型人才培养,将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年轻人放到重大工程任务中,赋予他们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使他们受到锻炼,赋予他们相应的责任和使命。大量的年轻科研人员置身于工作一线,承担着产品的研制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使他们第一时间掌握产品的状态、特性、原理。很多东西是看书本、看文件得不到的。大批青年科研人员通过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迅速地成长起来。有人形容型号研制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人才随着型号任务的上马起步,随着型号任务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型号任务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型号任务的成功而成熟。

   航天文化是六十六年来的点滴积累,体现在了航天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早已融入了航天人的血液中。它激励人、鼓励人、凝聚人、塑造人,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和行为准则。衍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