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地区。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两河流域北部是亚述,南部是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南北两部,南端称苏美尔,北端称阿卡德(图1)。
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计量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耕种、收获要计算农时,从而促进了历法的产生。要丈量土地,建造神庙、宫寝,称量金银财宝,分配谷物,征收赋税就要制作和使用度量衡器具。最早的测量方法往往与人体分不开,如中国的“布手知尺”,两河流域却用“肘尺”。“肘尺”是指肘关节至中指尖的一段距离,由于它使用方便,很快成为许多国家通行的基本长度单位。这个单位最早约产生于公元前6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从那里逐渐流传到中、近东地区和埃及,后来随着希腊、罗马的入侵,又被欧洲各国所接受,并有了各地的名称:英国称ell、法国称aune、意大利称braccio、葡萄牙称covado、俄罗斯称archine。甚至古代印度也曾用过这个单位。
一、苏美尔的计量
苏美尔文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500年,在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代,这个地区已由原始公社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形成了奴隶制城邦国家。神庙是国家的代表,也就是法庭,祭师就是法官。“君权神授”,国王则代表着神的意志来管理国家。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土地所有权归神庙,度量衡皆由神庙定。一般劳动者从神庙领得一定面积的土地,定期向神庙缴纳一定容量的谷物(约占收成的三分之一)。
至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肘尺,是刻在苏美尔王古地亚Gudea(约公元前2175年)的一座绿色石雕像上(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这座雕像把苏美尔王当作神的化身,在他坐着的膝盖上绘有一幅通天塔的设计图,其一侧刻有一支肘尺(图2)。说明设计者已经注意到,要建造通天塔,除了国王的威严之外,还必须要有标准的尺度。这座雕像上的肘尺,全长应该共分成30份,在此仅刻了16份。从刻度推算出肘尺长约合50厘米。它的进位关系(图3)是:1指的宽度为1推依基特(digit),约合1.85厘米;4指宽为1帕尔姆(palm),约合7.4厘米;7帕尔姆等于1肘尺(cubit),约合52厘米,这种进位关系与苏美尔的历法有一定的关联。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阳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定作一个月,每月29或30天。又把7天定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颗星各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七天的名称。
在苏美尔,量器是用来测量谷物、酒和油等的容积。考古发掘已得到在公元前4000年粘土板上绘画的量器图形,但其实际容量已不得知了。苏美尔出土最古老的量器,是公元前2450年的一只银质器物,其容量是415立方厘米。据《乌鲁卡吉那碑铭》记载,这个单位叫“库尔”。经日本计量史学家小泉袈裟胜考证,当时的容量单位和进位关系为:1库尔(415立方厘米)=2西拉=10尼根=60古尔。
图1 两河流域各城邦古国
图2 苏美尔王古地亚石雕像
图3 肘尺的进位图
乌尔王朝时期,商业、手工业已很发达。交通工具主要是船,陆路则用马车。牛津考古发掘队曾在此发现了不少马车轮子和许多商业印章。从这些印章中发现,他们很早就与埃及、印度有了贸易往来。一般来说,百姓之间的农产品及其他生活用品,交换时多为以物易物或目测也就可以了,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或被征服者以金银珠宝作为赔偿物时,就需要用计量器具测量,并建立了共同的标准。重量单位最早是由权威者即国王或神权的代表者,适当地选出一定体积的石块来确立一个单位,但当使用地区扩大而需要对单位的共同性认可时,便改成选用一定数量的谷物作为重量的一个基本单位并被确定下来。据西方考古学家们考证,天平最早是苏美尔人或波斯人发明的,古代东方神庙中的天平见图4。在苏美尔人与埃及人之间的外交文书中,已有关于重量单位的共同协议。这时期这些地区尚无铸币,交易中金银便成为公认的商品价值的尺度。但金属不具有天然的单位职能,因此交易中就必须以重量为标准。在乌尔王朝,粮、油、盐、铜等重要商品的“价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而其重量单位的标准都由神庙来制定和掌握。“西克勒”(shekel)是这一时期常见的重量单位。在《乌尔纳姆法典》中有一条规定:“倘若一个女奴背离了其主人,逃往城市境界之外,有人将她送回,则该女奴的主人应以若干西克勒银作为报酬。”西克勒这个单位,不仅在两河流域各城邦王国中普遍使用,而且还在埃及、波斯、巴勒斯坦等地的古代文献中出现。据考证,苏美尔的重量单位采用60进位:即1塔连特(talent,约合30.1公斤)=60密拉,1密拉(mine,约合501.6克)=60西克勒,1西克勒(shekel,约合8.4克)=60塞昂;1塞昂(约合0.14克)=3塞,1塞合0.046克。基本单位西克勒则取自180粒小麦。 [page_break]
二、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的计量
阿卡德城位于两河流域南部的北端,是两河之间最接近的地区。地势优越,成为商业的集中点。约至公元前2369年,萨尔贡一世征服了周围的其他城邦,建立了阿卡德王国后又进犯苏美尔,完成了巴比伦尼亚南北统一。统一之后,萨尔贡一世继续向四方扩张,东征进入波斯,西征打到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自称“天下四方之王”。为了便于统治,他下令在其势力范围内统一度量衡,推广楔形文字,促进商业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对外贸易远达印度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中部和东西方商道交叉点上的巴比伦城建立了巴比伦王国。至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前1792~前1750年),把整个两河流域统一了起来,形成了西亚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大帝国。为了加强专制主义统治,汉谟拉比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法律,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图5)。法典的正文282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奴隶买卖和惩处等,其中多项都以一定的数量来标定。如出租耕地要收取多少粮食,打架殴斗致伤,不同的人要处罚不等量的白银。《法典》条文中说:伤人一眼,被伤者为自由人,罚银60西克勒,被伤者为奴隶,罚银30西克勒。平民打平民,打人者罚银10西克勒,若被打者是贵族,罚60西克勒,抢劫而致伤人命者,由地方政府及执政长官付给死者家属1密拉白银。巴比伦王国的商业十分发达,虽尚无铸币,但用金银为交易媒介已很普遍。使用金银就必须要用天平称量。其单位制沿用苏美尔的西克勒、密拉和塔连特制。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为了占有更大面积的土地而经常发生争斗。土地测量的技术就成为社会需要而得到发展。土地面积的测量,又促进了几何学的进步,当时不仅可以测量简单、规则的面积,而且可以测量复杂和不规则的面积。
巴比伦人还吸取了苏美尔人的办法,将黄道(地球绕日之轨道)分成360度,每度60分,每分60秒。他们还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分为30分钟。并且发明了用漏壶、水钟、日晷来计时。
亚述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在公元前1000年,亚述南方的巴比伦王国已处于衰弱状态。经过一个世纪的南征北战,至公元前668年,亚述帝国的版图除拥有全部两河流域外,还扩张到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北部地区。据文献记载,亚述国王那西尔帕二世占领叙利亚某城后,一次便向该城索取白银250塔连特,铜100塔连特,铁250塔连特。
从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资料说明,两河流域诸国,尽管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但他们之间在文化源流上都受到苏美尔的影响,承传关系十分明显,而且还把这一地区灿烂的文化和度量衡制度带到周边国家。
(作者为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图4 古代东方神庙中天平浮雕
图5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推荐
更多>2019-11-15
2019-11-05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