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计量测试所 郑伯松
一、加强检定/校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
无论从事十大计量中哪一项的检定或校准工作,在掌握好该项目本身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误差理论和不确定度分析。此外,多种测量仪器仪表赖以工作的压变原理、霍尔效应、光电原理等,也都是检定/校准人员应该具备的计量基础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克服检定/校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二、提高操作技能,注意确保多次连续测量过程中的独立性
以电参数测量为例:在电参数测量过程中,对每个参数的测量都需要经过多次连续独立测量。因此,要求每次测量必须完全断开电路,全部重新接线后再测量读取数据,才能保证测量的独立性。那种一次接线后(只是以开关电源代替重新接线)连续读取多次数据的做法,已违背独立测量的原则,其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已大为下降。对此,应引起所有检定/校准人员的足够重视。
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
1.严格按照检定/校准方法的规定进行操作
在一些精密测量中,尤其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偏离及其影响,如天平检定、量块测量等,要求温度变化保持在(20±0.2)℃范围内。因此,当环境条件偏离检定/校准方法的规定时,就会产生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额外的不确定度分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保证获取的测量数据是被检定/校准对象真实状况的客观反映
现代测量中,各类传感器的应用相当普遍,由于电子传感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热稳定性差和有零点漂移的现象,在传感器及二次仪表测量初期就必须经过预热恒温,检测仪表与检测对象之间也要经过热平衡,这样才能获取反映被检定/校准对象真实状况的测量数据。否则,获取的测量数据将不是被检定/校准对象真实状况的客观反映。
3.养成现场记录原始数据的良好习惯
原始记录是出具检定/校准证书的依据,是最重要的过程记录。为了保证能够复现检定/校准活动的全部过程,原始记录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并且要养成在现场按规定格式完整记录原始数据的良好习惯,使得原始记录更真实、客观、有效。
4.关注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环境、标准器、独立测量次数等)
现以独立测量次数为例,说明不同的独立测量次数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由于测量结果通常以独立观察列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当独立测量次数由3次变为2次时,其不确定度变化为,即独立测量2次时,其测量不确定度比独立测量3次时增大了22.5%,其测量可信度下降为3次测量时的81.6%,即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检定/校准时必须严格按照检定规程要求的测量次数来进行测量。
五、注意经验积累,不断总结提高
随着检定/校准人员个人经历的增加,注意检/校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提高十分重要。例如:在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过程中,不同车辆因车型系数不同需要设置的K值也不同;,因此,当某车计价器检定中发现该K值偏离悬殊时,可以反过来说明该车的状况不正常。这时,可能是因为使用了不同大小轮毂的轮胎,或者是该车离合变速机构不正常之故。笔者在工作中曾几次由此发现问题,并帮助出租车司机发现了故障隐患。我们的工作也因此获得了客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总之,我们必须遵循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客观规律,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注重执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快现代测量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努力发挥计量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内容推荐
更多>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