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苑 > 不确定度

[连载]第三讲 量值、真值、测量结果及示值

发布时间:2007-05-28 作者:施昌彦 罗振之 来源:www.jlbjb.com 浏览:4183

计量讲座:通用计量术语知识讲座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施昌彦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 罗振之

  一、量值与真值

  3.18  量值  value of a quantity
  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5.34m或534m,15kg,10s,-40℃。
  注:对于不能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可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参照测量程序,或两者都参照的方式表示。
  量是指可测量的量(measurable quantity),它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这里的量,既可以指特定量(例如在给定条件下某轴的直径、某导线的电阻、给定样品中氯化钠的浓度),也可以指一般意义的量(例如长度L、时间t、摄氏温度θ、速度υ)。任意一个特定量都可表示为量值,而量值为一个数与某选择的测量单位之积。设量为Q,以[Q]表示选择的Q的单位,而在这一单位时Q所具有的数值可表示为{Q},故有Q={Q}·{Q}。
  显然,数值的大小决定于单位,只有在给定单位的前提下,才能给出数值。例如:可用5.34m或534cm表示某棒的长度,用15kg或15000g表示某物的质量。这里用5.34m和534cm所表示的量的大小,以及用15kg和15000g所表示的量的大小是相同的。因此,一个特定量的量值,与所选择的单位无关,而其数值则与所选择的单位的大小成反比。因此,{Q}=Q/[Q]。例如:以公里每小时为单位给出的速度v的数值,可以表示为{υ}km/hυ/(km/h)。这种形式广泛地应用于数值表的表头和坐标轴的说明。
  对于不能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而实用上又很重要的一些量,例如硬度、表面粗糙度等量,当然也需要有定量表示的办法。这样的量虽然不能用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来表示,但可以用一个数据结合一个代表约定的参考标尺的符号表示。例如50HRC,表示采用C标尺,测得的洛氏硬度(HR)量值为50。广义上说,这样的表示也能在规定意义上反映所研究的特定量的大小。不过这样表示的量值无法代入物理方程式进行计算,因为它要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和)测量程序的方式才能表示。例如450HV30/20,表示在294.2N(即30kgf)试验力作用下,保持20s时测得的维氏硬度(HV)量值为450。
  约定参考标尺(conventional reference scale)也称为参考值标尺(reference value scale),它是针对某种特定量,约定地规定的一组有序的、连续或离散的量值,用作该种量按大小排序的参考。例如:根据特定的一系列纯物质的凝固点等温度固定点,并使用特定的测量仪器和内插公式所建立的实用温度标尺;根据一系列特定矿物的硬度所建立的莫氏硬度标尺;化学中的pH值标尺;用于燃油的辛烷值标尺;里氏地震标尺;等等。
  应当注意的是,依据约定参考标尺所确定的特定量的值,只能与同类量的其它量值比位序,即哪个较大、哪个较小,一般不能用来进行加法运算。但国际实用温度标尺的情况与硬度标尺等有所不同,因为它是用热力学温度标尺修正过的,因此对于给定的实用目的,依据它所确定的特定温度量值还是可以用来作加法运算的。

  3.19  [量的]真值true value[of a quantity]
  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注:(1)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2)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3)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真值不是一个纯客观的概念,它与人为的定义联系在一起。没有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也就无从谈起这个量的真值。即使对于一个具体的量块的厚度这样一个特定量,由于量块的两个工作面不可能是理想的平行平面,也就无法肯定只有一个唯一的厚度定义,因而也无法肯定只有一个唯一的真值。同时,还有个如何获得或确定真值的问题。除了像“平面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的真值等于π弧度”、“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的真值等于1kg”这类命题中的“真值”,不通过测量即可获得外,一般特定量的值都是必须通过测量才能获得的;而只要进行测量,就必然伴随着不等于零的误差范围或不确定度。而且即使对于以上两个命题,特定的三角形并不能保证是理想的平面上的三角形;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实际上也在不断地变化,只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认为不变而已。
  总之,真值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从量子效应和测不准原理来看,真值按其本性是不能被最终确定的。但这并不排除对特定量的真值可以不断地逼近。特别是对于给定的实用目的,所需要的量值总是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范围或不确定度的。因此,总是有可能通过不断改进特定量的定义、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等,使获得的量值足够地逼近真值,满足实际使用该量值时的需要。
  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则是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实际上对于给定目的,并不需要获得特定量的真值,而只需要与该真值足够接近的,即其不确定度满足需要的值。特定量的这样的值就是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的目的可用它来代替真值。获得特定量约定真值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由国家基准或当地最高计量标准复现而赋予该特定量的值。
  (2)采用权威组织推荐的该量的值。例如,由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推荐的真空光速、阿伏加德罗常量等特定量的最新值。
  (3)有时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该量的约定真值。
  (4)对于硬度等量,则用其约定参考标尺上的值作为约定真值。    

  二、测量结果与示值

  5.1  测量结果result of a measure-ment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1)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确切地说,测量结果是由测量所得到的属于被测量或认作被测量的值。使用这一术语时,应说明它是示值(见5.2条)、未修正测量结果(见5.3条)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见5.4条),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也即它是由单次观测所得,还是由多次观测所得。若是单次,则观测值(observed value)就是测量结果。若是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则其算术平均值才是测量结果;在很多精密测量的情况下,测量结果是根据重复观测确定的。
  一般地说,观测值是指从一次观测中由显示器所得到的单一值,有时也称为测得值(measured value);测量结果则是指对观测值或测得值进行恰当处理、修正或经过必要计算而得到的量值或报告值。可以说前者是测量中间环节,而后者是测量的完成或终结。在上下文不会混淆的情况下,有时把测得值或观测值也称为测量结果。
  若使用的是间接测量法或定义测量法,则对测得值须借助于已知的函数关系或量的单位定义,才能得到测量结果。广义地说,被测量Y系通过其他N个可测量X1,…,XN而建立函数关系,亦即
  Y=f(X1,…,XN)
  式中:Xi(i=1,…,XN)为第i个自变量,Y为因变量或函数。
    

  

  测量结果的过程表示图


  以上关系可用测量结果的过程图表示。在图(a)中,X1,…,XN为输入量,Y为输出量,它们都是量值;而f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转换过程或传递过程。在图(b)中,x1为输入量X1的近似或估计值,它们可以通过N次测量得到,或者通过手册、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等资料获得;y为输出量Y的近似或估计值,即测量结果。于是,相应地有
  y=f(x1,…,xN)
  测量结果只是被测量值的近似或估计值(estimate)。因此,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或附有测量不确定度(见5.9条),必要时还应说明测量所处的条件,或影响量见(4.8条)的取值范围。
  关于测量结果表示的有效位数,通常保留到与扩展不确定度(见5.14条)的有效位数相同;或者说,当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采用相同单位时,其末位对齐。

  5.2  [测量仪器的]示值indication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值。
  注:(1)由显示器读出的值可称为直接示值,将它乘以仪器常数即为示值。
  (2)这个量可以是被测量、测量信号或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其它量。
  (3)对于实物量具,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
  这里是指在读数瞬间,由测量仪器的指示装置所提供(给出)的、以被测量单位表示的被测量值;如果指示装置标尺上标注的单位不是被测量单位,则直接读取的量值称为标尺值或直接示值,需乘以仪器常数后才算是测量仪器的示值。
  示值的概念既适用于测量仪器,也适用于实物量具。对于带指示装置的量具,其给出示值的方式与测量仪器相似,诸如可变电容器、信号发生器等;对于无指示装置的量具,诸如量块、砝码、标准电阻器等,则其标出的值或标称值就是示值。
  对于模拟式测量仪器而言,示值的概念也适用于相邻标尺标记间的内插估计值。对于记录式测量仪器而言,示值可理解为在给定的时刻,记录装置的记录元件(如笔头)的位置所对应的被测量值。总之,这个示值可以是被测量值、测量信号的值或用于计算被测量值的其它量值。显然,示值有时就是测量结果。
  测量仪器的示值是个经常用到的重要概念之一。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时,主要的工作就是给仪器赋值或确定它们的示值误差;使用测量仪器时,主要关心的也是其示值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3  未修正结果uncorrected result
  系统误差修正前的测量结果。
  即对测量结果中所包含的系统误差(5.20条)尚未进行修正时的测量结果。当由测量仪器获得的只是单个示值时,该示值通常是未修正结果;当获得几个示值时,未修正结果通常由这几个示值的算术平均值求得。
  例如:用某尺测量圆柱直径,单次观测所得的示值为14.7mm,则该测得值是未修正结果。如果进行10次观测,所得的示值分别为14.9 ,14.6,14.8,14.6,14.9,14.7,14.7,14.8,14.9,14.8mm,则该测量列的未修正结果为其算术平均值,即(14.9+14.6+…+14.8)/10=14.77≈14.8mm

  5.4  已修正结果corrected result
  系统误差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即对测量结果中所包含的系统误差进行修正后的测量结果。系统误差中已识别(已掌握)的系统误差或表面系统误差,其大小与符号均为已知,从而可以按“修正值”(见5.21条)进行修正。
  在“未修正结果”例子中,若该尺经量块检定,其修正值为-0.1mm,则单次测量的已修正结果为(14.7-0.1)mm=14.6mm;而10次测量的已修正结果为(14.8-0.1)mm=14.7mm。
  实际上,测量结果中的系统误差是不能完全获知、也不可能准确掌握的,因而修正值本身仍然含有不确定度。

分享到:
通知 我要参加 我要参加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