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计量沙龙

我所亲历的初创时期的国家计量局

发布时间:2020-07-13 作者:蔡正平 来源: 浏览:4143
——从国家计量局成立至一机部工具院并入国家计量局

1955年夏,我从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分配到国家计量局。那时国家计量局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度量衡处的基础上于1955年1月刚成立,局址在北京东四马大人胡同27号,就是原度量衡处的所在地,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见图1),单身职工宿舍就在局隔壁的更破旧的四合院内。

图1  马大人胡同27号国家计量局

初创时的国家计量局一穷二白,仅有一些破旧的办公室,没有实验室,没有资料,也没有汽车。有3位局领导,局长李承干(7级),他每天自费乘三轮车上班;副局长严希纯(9级)、于寿康(10级)。于局长是唯一的党员局领导。

机构设置:办公室,主任侯彻(10级);技术处,处长苏微之(11级),处内有翁中衡、龙家良、唐珪璠、沈友立、袁文藻等老工程师;编译处,处长季寿山,据说当过列宁的卫士,处内有李燕、娄执中、戴可枫等;监督处,处长姓刘,处内有汤永厚等;人事处,处长赵德元,处内有李绍伦、秦云等。

技术处分长、热、力、电4个组。长度组组长翁中衡,力学组组长龙家良,电学组组长唐珪璠。

第一批分配到国家计量局的12名大学生,有我和李啸、凌善康、吴辛甲、毛仁昌、贺锡蘅、肖德芝、潘儒文等,还有几位后来调走了。他们大部分都分到技术处工作。那时全局约50人。

我分配到长度组,工作内容还是度量衡,即从事钢卷尺、钢直尺、皮尺、竹木直尺的检定,编写有关检定规程和设计检定装置。

1955年6月,波兰政府向我国赠送一套度量衡检定设备(共33件),其中有一根方形截面的1米长的准确度较高的标准钢尺。1956年因波兰计量局局长要访华来我局参观,这样全局就忙碌起来,租了一个很好的四合院,修缮一新,把波兰赠送的设备一一陈列展出。这时需要一台比长仪才能与方形标准钢尺配套。领导把设计比长仪的任务交给我。我在较短时间内把它设计、加工出来,在波兰专家访华之前完成了任务。事后处长对我说:“波兰专家看了你设计的比长仪很感兴趣,他向我们要图纸。”我听了受到很大鼓舞。

1956年7月,局里增加了一位田星云副局长(8级,党员),并聘请了苏联国家标准、量具计器委员会副主席阿列辛来华担任顾问。那一年分配来罗振之、石质彦、苏彦勋等一批大学生,从广西招来甘承德等约20名高中毕业生,又从部队转业来一批复员军人,全局职工增至百余人。

1956年11月,国务院批准将国家计量局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局”。1957年1月,国家计量局由国务院直属单位改为由国家技术委员会代管,办公地点由马大人胡同迁至三里河技委大楼,办公条件大为改善。

我搞了近一年的长度计量后,工作范围由度量衡扩展到工业计量领域,所以处长叫我到力学组去搞力值与硬度计量。力值与硬度计量搞什么? 怎么搞? 都不知道。当时,搞这项工作只有我一个人,真难办。幸好有一位东德力值与硬度专家来华,在北京饭店作了一次专业技术报告,我去听了,才知道力值与硬度计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全国各种材料试验机、硬度计以及与力值测量有关的计量器具的准确一致和正确使用。在学校里,我用过材料试验机和硬度计,可那时候不知道这些仪器会有误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定或校准。东德专家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搞力值计量是很辛苦的工作,要搞一辈子。”事后我的工作经历验证了他的话。但当时这项工作究竟如何开展?我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三无指导,确实感到难办。我思考的结果是:不能呆在办公室里,等待天上掉馅饼,必须出去调查、研究、学习,才可能找到出路。所以我想方设法查到中央各工业部门的电话和地址,一个一个去拜访、求教。有的部门又介绍我到他们所属的搞这项工作的研究所去了解。此外我又到当时国内生产材料试验机、硬度计最大的生产厂去了解、学习,看他们是怎样校准材料试验机和硬度计的?用什么标准设备?这些材料试验机、硬度计的误差来源是什么?他们有什么资料?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国内力值与硬度计量的现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硬度计量以三机部搞得最好。三机部主管军工系统的计量工作,军工产品对硬度计量要求严格,他们从1954年起在军工系统中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量值传递体系。力值计量以一机部搞得最好。我想,全国力值、硬度的量值统一的捷径是:先委托一机部负责全国力值计量的统一工作;委托三机部负责全国硬度计量的统一工作,而我局则积极创造条件,等到条件具备后再承担这项任务。1957年4月,我正准备给领导写报告时,突然局里通知我,叫我半天工作,半天自学俄文,准备到苏联去学习。因为在1956年10月签订的中苏技术合作协议中,计量被列为苏联援助我国的122项技术援助项目之一。不久,反右运动开始,我们准备赴苏学习的7个人,上午集中一起参加运动,下午自学俄文。这样,委托之事就不了了之。

我有幸成为我国第一批计量留苏生之一,同去的有潘子琦(原广州计量所所长,研究生)、凌善康、贺锡蘅、罗振之、石质彦、黄国政,后来又增加了工具院的屈金全,共8人。学习地点是苏联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全苏计量科学研究院(вниим)。

1959年1月16日,我们乘国际列车回国。在我们学习期间,1958年1月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委员会报告,同意将一机部工具院并入国家计量局(国家计量局与工具院合并前全体人员合影见图2),这样国家计量局一下就壮大起来,标志着国家计量局初创时期的结束。

图2  国家计量局与工具院合并前全体人员合影

本文刊发于《中国计量》杂志2013年第8期 作者:原国家质检总局  蔡正平

欢迎订购新中国计量史

    《新中国计量史》可做为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计量检定、校准和测试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行业计量管理人员学习新中国计量历史,提高计量素养的必备案头书。

联系人:

吴庆涛:13520045771(微信),(010)64224980,QQ:1901537050

王  澎:15010256278(微信),(010)64225597,QQ:897822398

马  靖:13521354231(微信),(010)64480185,QQ:491332989

分享到:
通知 我要参加 我要参加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