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计量与质量

产业计量引领产业(品)质量

发布时间:2015-06-24 作者: 来源:中国计量网 浏览:2375

 一、前言
    “质量强国” 是国家的既定发展战略,产业经济的质量是国民经济质量的具体体现形式,而产业经济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产业(品)的质量。如何提升产业(品)的质量?回顾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所经历的质量历程,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走中国特色的质量之路,是近年来我国质量界已逐渐形成的共识。这是基于我国与国外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环境条件。
    然而,要认识中国特色的质量之路,就要弄清中国的质量特色是什么?发展方向在哪里?阻碍我们质量进程的根源何在?进而,分析现行的质量方式效率和效果怎样?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应用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质量路径,修筑中国特色的质量之路。
    在我国质量之路上。质量界的专家学者们提出“明确质量主体地位”,“法制、管理、监督”,“建立诚信体系”,“质量创新”,“重建质量的道德体系”等。这些观点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中国质量在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我们所推行的质量方式的得与失。上述观点主要揭示质量在道德和管理层面的缺失需要弥补和健全,这些无疑非常重要。
    作为技术领域的质量工作视野,基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经历的质量发展历程折射出的问题和对传统质量观念的思考,应该强调的是,质量单靠道德和纯粹管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这是因为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设计和制造本质上是技术范畴的概念和行为。我们在强调管理的时候,也必须要有技术手段予以支撑和保证,使管理要求的质量要素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才能接上地气。
二、质量的技术缺失与差距
多年来,我们在产品质量的技术把控上,主要采用了控端措施(即,为生产服务的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产品的终端检测合格评定),未能足够重视过程决定结果的因果定律,忽略了对产品形成过程(即,研制、设计、制造过程)的量值测控技术的形成和管理,使得产业(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推出了几何制造规范(GPS); 美国在1999年推出了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2000年又开始了相关标准化工作;德国等先进制造业国家使用类似产业计量工程的手段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创造世界名牌产品更具有悠久历史;台湾地区近年来也开始推行支撑服务产业(品)成熟度的计量技术工程;欧盟国家计量体系每年在产业计量上投入已超过340亿欧元,为此带来超过2.87倍的直接经济收入。而我国目前的相关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如: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对相关量值的测控保障应用技术(特别是在线自动化量值测控技术)鲜有研究,更谈不上形成成熟的过程量值测控技术。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过程技术,即便经检定/校准的计量设备也常常未能投入正确使用,将检定/校准计量设备仅作为通过某种检查、考核、认证、认可等需要的形式,使量值未能发挥实际作用,检定/校准失去了真正存在的意义; 在国家标准体系中,只存在企业的产品标准和实验室的检测标准,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相关标准很难找到。设计和生产过程技术和规范的缺失,使部分产品生产者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粗放性和过度随意性行为,极大地阻碍了产业(品)的质量和效益能力提升。市场产品的质量差距常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烦恼、甚至于引发社会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同类产品由于与欧美相比存在的差距,不得不廉价销售,使我们的企业产品在国际大环境中凸显较大的竞争劣势;由于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被召回、退货、返工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也常有听闻。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加速升级我国产业(品)的质量和效益水平已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
三、产业计量的概念与层次
在《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部署了“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任务,要求“将计量测试嵌入到产品研发、制造、质量提升、全过程工艺控制中,实现关键量准确测量与实时校准。”作为国务院要求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质检总局已在全国批准了首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中心(7个)的筹建工作。从目前的形势看,进一步弄清产业计量的概念和内涵、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产业计量,对于我们正确的执行和完成国家任务非常必要。
    根据工作性质,我们可将产业计量分为3个层次,即产业计量学理论、产业计量系统工程、一般的产业计量测试活动。下面简述它们各自的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产业计量学
    定义:以关注最终使用测控数据结果的正确性为目的,应用计量要素链的形式服务于各产业经济组织活动中的实用(适用)科学。
    注:(1) 要素链包括:含法规要求在内的计量技术和管理链;(2)服务链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使用、报废全过程及其涉及的产业链相关性。产业计量学是在新的计量学定义“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指引下,诞生的计量在现代产业中应用的适用理论科学,它描述了产业计量的理论基础、思想方法、工作目标和在计量学中的框架定位。是我们认识和开展产业计量工作的学术思想指引和行为指南。
    2.产业计量工程
    名词释义:应用产业计量学理论知识,为了特定的目的,比如以针对提升某一产品(含工程与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为目的,在产业组织中,根据需求进行计量要素活动系统设计与实施,并产生结果效用的过程结集。
    产业计量工程是产业计量学理论应用的主要体现形式,除了工程释义外,还包括工程结构、工程的要素内容、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相结合的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安排,它是以满足产品(含工程与服务)的质量工艺目标需求为主线的量值系统工程。其核心技术是针对某一产品质量与效益目标参数需求的计量要素测控系统设计与实施。在产业(品)质量升级的活动中,产业计量工程技术的作用极其重要。
    3.一般的产业计量测试活动
    广义而言,在产业中所进行的计量测试行为都可被称为产业计量测试活动。这里所描述的一般的计量测试活动是指根据已有的技术依据(如规程、规范、标准、技术说明书等)或某单一的技术要求所履行的简单计量测试活动,不涉及产业中需求的复杂量值测量方法研究,也不涉及计量要素与产品(含工程与服务)设计和制造工艺相结合的系统设计,因此不具有工程的主要特征。在产业计量工程设计下的产业计量测试活动,将在产业(品)的质量与效益升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产业计量工程
这里所指形成过程主要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此过程的量值设计、测量控制方法与准确度不仅直接关联产品的合格率高低,更重要的是将对产业(品)的质量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此阶段的工程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产品设计及生产阶段产业计量工程系统设计示意图使之既满足社会技
在具体应用计量要素的整个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要点主要有:
    1.质量与效益平衡的合理量值水平的设计
    质量的主体在企业,因为产业(品)是由企业构建的,而盈利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效益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质量是企业要获取的长期效益。没有质量谈不上效益,反之,没有效益质量也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因此,质量和效益的平衡是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核心思考。我们不能只讲质量不讲效益,更不能只讲效益不讲质量,研究采用技术工程手段、科学设计和控制好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参数、维护好二者的平衡统一是质量发展的长久之路。有学者提出“中国应该走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物美价廉的道路,这样才能有特色,突出质量发展方向”。这一观点隐射了质量与效益平衡发展的技术需求,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在针对某一特定产品的产业计量工程应用中,围绕产品形成过程的量值工艺合理设计,是取得产品最佳质量性价比的主要技术手段。
    2.过程测控技术(方法)的构建
    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以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为主要特征的精准量值在线计量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含方法),使量值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有效落地,是产业计量工程准确实施的可靠保证。它是在质量领域正确应用产业计量工程的核心思考。研究和应用各个产业领域中的产业计量工程就是在质量道德和管理中需要嵌入的技术手段,它是在现代产业中,用过程技术手段引领产业(品)的质量与效益水平升级的科学技术方法。
    3.过程量值测控规范(标准)
    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量测试是现代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计量理论下的产业计量工程就是计量测试支柱在现代产业中的支撑和着力点。因而目前情况下,在各产业中,研究相关产品形成过程的产业计量工程,使之尽快形成成熟技术并转化为规范(标准)服务产业、服务社会,不仅是我国计量技术应用发展的全新领域,也是标准化领域面临的新的课题,更是当前推动产业(品)质量的加速升级所赋予现代计量应用和标准技术的迫切任务。
    产业计量工程保证产业(品)质量的关键技术是,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工艺中伴随合理的准确量值,无论量值指标参数的确定和保持都与产业(品)的工艺技术紧密关联。相关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既涉及产业之间需求的共性计量测控技术的提炼,又涉及企业内部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的保密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因此,此类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管理和实施,应区别于现行标准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等级、审批发布方式和推广使用方法,术资源的合理应用,又满足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密和拥有。
4.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分工
    产业计量工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涉及量值的设计、测控实施、溯源和产品制造工艺的协同设计与改进。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计量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国家管理现状,以及工程主要在企业实施的特征,构建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分工模式是产业计量工程的重要思考内容之一。根据国家现行计量质量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公众的期待意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产业计量工程推广应用中,政府推动作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当前情况下,作为“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规划任务的结构细化,除了抓紧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量值测试需求服务外,社会专业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 和企业的产业计量能力也应纳入建设和考核内容范围,条件成熟时也可以通过采用专项认证的方式予以推动。对于社会计量技术机构而言,在量传溯源方面存在的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量值设计、测控实施均与量值溯源的技术条件紧密相连、加之考虑计量具有的社会公共性特征,产业计量工程技术的潜在技术优势,归宿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的预期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产业(品)质量和效益的目标需求和工艺特点,对于多数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的产业计量能力建设外,合理选择和利用社会优质公共资源为其提供合作与服务,是产业计量工程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
    总之,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分工是产业计量工程引领产业(品)质量升级的有效保证。
五、产业计量工程的质量效益空间
下面以某款国产手机终端产品的“产业计量工程应用”预研项目,分析产业计量工程对产业(品)质量和效益的影响作用:
    2012年,中国企业设计和生产的手机大概有10亿部,出口8亿多部,占全球出口量的80%(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2012年全球33%的智能手机由中国制造。而2012年苹果销量全球仅排名第三,利润却占全球市场的70%。
    我国由于缺乏操作系统、ID设计、芯片组、关键部件(LCD模组/摄像头/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有差距,净利率极低,不到5%。
    通过国家科技项目“深圳某款手机终端产品的产业计量工程应用研究”,该款手机关键参数的质量优化后,利润率可由原来的4%提升到6%,即增加50%的直接利润,发展空间巨大。
六、结束语
走中国特色的质量之路是我国质量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后逐渐形成的共识。在现代产业中,应用技术手段嵌入质量管理的质量方式是产业(品)质量加速升级的可靠选择。然而,质量方式的改变首先是现行质量观念的改变。有学者称,在许多领域,我们的质量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35年。质量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已与我国产业质量和效益水平的提升和快速发展严重不相适应。目前,我国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产生的价格和以量取胜的规模优势。基于世界经济以质取胜的竞争态势,研究采用产业计量系统工程技术手段,解决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需求,推动和引领产业(品)质量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注:“产业(品)”泛指产业和产品,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支撑与依存关系。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