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动态

我国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量子隐形传态

发布时间:2008-02-29 作者: 来源: 浏览:590

      2月23日从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悉,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该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上。
  在对量子态的传输、操纵和存储等操作中,不同的物理系统有不同的优势。光子飞行速度快并与环境耦合作用小,是量子通信中最好的信息载体,但却很难被存储;相比而言,原子态有很长的退相干时间,可用来存储量子态。两个系统如果能够相互转换,将对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计算带来极大推动。因此,实现连接这两个系统的量子界面已经成为量子信息处理中重大的实验挑战。在不破坏其量子特性的情况下,将飞行(光)量子比特所载信息传送到静止(原子)量子比特上,并在需要时成功读取原子量子比特内存储的信息,这一技术将是未来量子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存储已经分别在以前的实验中被实现,然而如何进行内嵌存储功能的量子隐形传态,始终是量子信息处理的一大难题。
  潘建伟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等支持下,同德国、奥地利等国同事合作,对这一难题进行了近四年的艰苦研究,最近他们成功地将一个未知光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原子比特上,并在存储8微秒后,再将原子态转换为光子态。
  在实验中,他们利用极化光子态作为量子信息的载体,利用由大约一百万铷原子构成的冷原子系综作为量子存储器,制备了光子与原子系综态之间的纠缠。通过这个光子?原子纠缠源,进行了光量子比特到远程原子比特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传输到原子比特的量子信息在存储了8微秒后,被成功地转换为光量子态以作进一步的量子信息处理。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