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计量需求,持续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以精益求精的计量精神破浪前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计量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为更好发挥计量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024年计量工作怎么干?让我们听听全国各地、各行业计量主管领导的心声——
2024年,北京计量工作这么干!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
寄语————————
坚持首善标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首都计量力量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北京市计量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优化计量制度设计,攻关基础前沿计量技术,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保障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首都计量贡献。
统一思想和行动,形成计量工作合力
以实施《北京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为抓手,统筹各行业领域计量工作,充分发挥发改、科技、财政、经信、税务等部门政策资源优势,强化生态环境、交通、水务、电力、燃气、热力等领域计量支撑作用,凝聚合力,以首善标准推进新时代首都计量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升计量创新能力,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挥在京计量科学研究机构、国家级和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科研技术优势,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测试技术和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研发创新产业计量测试技术与装备,探索开展智能、远程、在线测量技术研究,推动研究成果在京落地应用。发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平台、主阵地作用,在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智慧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氢能等方面开展计量创新研究,加快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在精准医疗、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计量数据研究与应用,争取获批建设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构建产检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计量技术创新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产业链计量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为企业、高校院所进行产品研发、技术验证等提供计量测试服务。鼓励企业围绕重点领域计量创新需求,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计量资源,开展前沿计量技术创新攻关,积极参与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引领产业发展。
调动计量资源,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
发挥国家级、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作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计量需求对接,调动各方计量资源和力量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计量测试分析服务,助力北京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深化北斗导航应用计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卫导惯导组合导航计量标准,为数字城市建设、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重点工程及行业应用提供计量服务。完成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验收准备,制定出台石墨烯粉体材料光学法粒度测量、石墨烯散热片热扩散系数测量、石墨烯材料吸波和屏蔽效能校准等计量技术规范,针对新材料研发和性能评价开展计量测试。加强生物医药、航空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推动完善立足北京、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产业计量测试体系。
发挥计量对质量强链的基础支撑作用。聚焦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深入了解产业链测量需求,调研产业链计量支撑能力,调动各方计量资源和力量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计量测试分析服务,助力北京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完善计量政策环境,出台相关措施助力企业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增强计量意识,提高计量水平,更好发挥计量支撑、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能源计量和碳计量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落实《北京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建设碳计量管理、服务、监督体系,发挥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强化能源计量技术支撑,在新能源应用、生态环境监测、用水计量、碳计量以及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计量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提升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发挥碳计量中心、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型电力等北京绿色产业发展,聚焦碳排放监测、节能降耗、精准碳计量等领域开展先进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制定发布计量技术规范,促进相关领域节能降耗增效。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对食品、药品领域重点用能单位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用能单位建立现代、科学、高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推进能效水效管理制度实施,组织开展能效水效标识监督抽查、标识符合性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虚标能效水效等级、虚假宣传能效水效标识等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公众进行绿色消费。
推动计量高效管理,提高民生计量保障水平
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电动汽车充电桩管理,推动充电桩远程风险监测,督促各电动汽车充电桩运维单位加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出租车计价器在线检定研究,加强道路监测、车端计程计时设备计量准确性监督,助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量仪表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在线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开展贸易结算计量器具智慧计量试点。
有力有效保障计量检定和开展民生计量领域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加油机作弊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加油机作弊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基础信息管理,督促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医疗机构、出租汽车经营者、宾馆饭店、物流企业、涉粮企业等重点单位落实计量器具管理责任,督促新设立的企业单位及时进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报检。对甲烷测定器、压力计、血压计、粉尘浓度测量仪开展计量器具型式批准一致性验证监督抽查,对食品、化妆品、农资等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对计量标准、计量单位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深入推广诚信计量建设。持续开展计量诚信网络平台治理,宣传诚信计量典型案例,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组织实施《商品交易场所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引导和监督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依据标准设置公平秤导向标志和位置标志,加强公平秤管理维护,服务消费者对公平秤“易找、易用、易诉”。
优化营商环境。将计量工作进一步纳入市综合监管体系,推动在重点领域试点开展综合监管。释放机构改革效能,加强市、区、所三级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建设运行,推动市场监管所有效开展计量器具监督检查、能效水效标识监督检查等计量执法检查工作。依托国家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开展北京市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计量强制检定和计量器具监督闭环管理。探索非现场监管方式运用,依托数据平台加强对超期未检计量器具的监测与预警。
共建共享计量成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落实《关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若干措施》。立足京津冀计量工作基础,在计量政策研究、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机构发展、计量标准建设、计量规范共建、高端人才培养、监管执法交流等方面加强协同和互联互通,切实打破地域限制,提升京津冀整体计量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围绕京津冀三地优势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区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共享计量服务优势和资源,助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发挥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作用。强化京津冀晋蒙计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共享、优势互补、共研共建,联合开展计量技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研究计量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华北大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建设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信息平台,开展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完善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共同推进华北地区计量事业协调发展。
强化量传溯源体系与基础能力建设,夯实计量工作基础
加强北京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产业发展、医疗健康、生态环境、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的测量需求,研究出台工业中控系统设备电参数测量单元在线校准、核酸快速检测仪校准、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智能电表远程校准等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积极参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
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能力提升。严格落实《北京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用于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建设指导性目录(试行)》,持续稳定投入计量基础设施资金,支持计量领域应用研究、实验室条件提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保障法制计量监管和量传溯源体系有效运行。重点建设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校验仪检定装置、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校准装置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开展加油机、电子秤计量比对工作,满足开展基础性、公益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需求。
强化计量事业发展人才支撑。依托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组织开展计量业务培训,培育“专业+计量”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计量师注册管理,优化注册计量师许可办理程序,开展注册计量师“双随机”监督检查。发挥计量专家智库作用,为计量政策制定、技术研究论证、技术规范制定等提供智力支持。
组织开展计量科普宣传活动。宣传现代化计量理念,提升社会对计量支撑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福祉的认知,引导公众正确使用计量单位,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工作氛围。
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作风,公开透明办事,便民高效服务,严格规范监管,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计量检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