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市场监管计量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计量工作要点》和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履职、勇于担当,发挥好高质量发展计量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能力提升,强化计量监管、加强支撑保障,守好民生底线,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阜阳篇章作出计量新贡献。
一、以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
(一)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省、市实施规划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支持,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各部门、各县市区落实市政办《关于印发阜阳市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并做好2025年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
(二)推进全省“二检合一”改革创新成果应用。落实民用水表、燃气表生产、经营单位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主体责任,按照《安徽省民用水表、燃气表出厂检定和首次检定合并实施改革试点方案》要求,组织做好“二检合一”计量监督管理。
(三)推动企业计量能力提升。推动开展“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先进制造业和战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开展计量科普宣传和惠民服务。积极参加“计好群众身边事 量准百姓心头秤”安徽省首届计量科普短视频大赛—电子计价秤专题赛;组织开展计量法颁布40周年和2025年“世界计量日”计量文化科普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免费检定血压计 精准服务更安心”计量科普宣传,深化手机变“砝码”惠民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对计量工作认知度、参与度和获得感。
二、以能力提升,夯实质量基础
(五)推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守牢强检底线。组织推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机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和量值传递准确,依法提升计量器具强检率。指导界首市、太和县2家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按规定完成“承担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任务授权的能力评价和确认”。
(六)持续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系统化提升计量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对2个B级等次的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施重点推进,到2025年底,全市达到A级等次的县级机构数量要占比超60%以上,县级机构能力提升行动3个核心指标(强制检定项目数、实际在岗技术人员数、注册计量师获证人员数)有效提升;引导推进民用三表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提升能力、增强活力,突出加强注册计量师等人才队伍建设,运行和维护好计量标准,确保法定职责的全面有效履行。
(七)推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升级换代。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地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用于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建设指导性目录(试行)>的通知》,巩固计量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成果,推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实现从“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提升”。推进县市区局加快眼镜制配、电动汽车充电桩在线检定等建设,推动市计量所加强“双碳”计量标准能力建设,全市拟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10 项以上,总量力争突破 290 项。
(八)加强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以提升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质量和效益为导向,提高我市计量规范建设质量和水平;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主持或参与省级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做好2025年地方计量技术规范项目申报立项和专家审定工作,计划新批准立项1个以上,我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总数力争达到6个以上。加快推进“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共建。
(九)积极参与省级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做好我市参加省级相关专业计量技术委员委员资格申报工作,积极参加省级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年会,做好相关工作和学习交流。
(十)推动全市计量检定能力比对和市际交流。组织全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级、区域性和全省计量竞赛比对;组织由市计量所牵头开展民用三表计量比对,鼓励支持市、县法定(授权)计量检定机构组织跨区域计量比对。
(十一)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强化注册计量师队伍建设,市、县级法定(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注册计量师获证人员数实现明显增长,全市注册计量师通过考试人员总数力争突破120名以上;组织开展注册计量师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工作检查;组织举办全市计量工作培训;持续开展计量技术机构业务骨干人员“传帮带”。
(十二)强化计量军民融合保障工作。各地按照军地量值溯源传递关系,组织做好量值传递保障相关服务;积极协助相关单位开展计量管理、技术人员培养和地方计量业务培训、计量技术骨干人员“传帮带”等活动。
三、以强化监管,守护民生底线
(十三)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力度。组织全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计量监督抽查;持续强化全市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民用“三表”、动态汽车衡、电动汽车充电桩、燃油加油机、眼镜制配场所、医疗机构、粮食购销企业等计量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民用三表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抽查;开展电子计价秤计量整治“回头看”和集贸市场、商超公平秤规范设置专项治理行动,守护好民生计量底线。
(十四)开展计量标准监督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开展2025年全市计量标准监督检查,确保获证计量标准持续保持测量能力。
四、以服务支撑,促进高质量发展
(十五)加强长三角地区协作交流。积极参加全国性或长三角区域性产业计量竞赛、会议等交流工作,落实皖北八市与沪苏浙结对帮扶产业计量工作座谈会要求,推动市计量所加快《苏阜两市计量结对帮扶备忘录》协定,深化两地计量合作和学习交流,加快推进产业计量中心建设。
(十六)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组织各县市区全面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审查工作,开展能效标识、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工作。持续发挥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积极协同发展和改革、工信等部门做好能源资源和“双碳”工作,完成“十四五”节能有关工作。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5-02-13
2021-11-29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