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推动本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创新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更好发挥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到2027年,基本建成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先进检验检测认证体系。行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600亿元,培育10家左右“十亿级”龙头企业和100家以上“亿元级”规模企业。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建设形成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市级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区+专业型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基地的“2+N+X”产业布局体系。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建成100个国家级和市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新增100项“上海品牌”认证产品和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300家。
二、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1.做强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全球一流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品牌信誉优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龙头企业。加快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有序推进转企改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在汽车、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气装备、建设工程、仪器仪表等细分领域,靶向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总部经济,加强创新型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编办、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
2.培育产业集群。发挥国资国企支撑保障作用,推进国有检验检测认证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做大行业基本盘。鼓励外资企业提升总部能级,拓展全球服务商计划,打造检验检测认证高水平开放桥头堡。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责任部门: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
3.建设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推动自主芯片质量提升和装车应用。面向医疗机器人、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储能、航空装备、空间能源、先进材料、船舶海工装备等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布局一批上海市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进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低空航空器适航审定检测中心、未来通信产业测试研究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建设。(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国资委、金山区)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开展人工智能识别感知芯片、车规级芯片、传感器芯片、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等新产品、新工艺检测技术研究。加快基因编辑检测、微流控生物检测等技术突破。拓展大语言模型全栈式工具箱,布局多模态大模型、大模型智能体(Agent)等测评能力。建立实施智能机器人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推动人形机器人工程化应用。提升新一代生物材料、关键陶瓷材料、高端功能性膜材料等新型材料检测能力,支持民用航空材料应用合格认证。推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认证制度。开展北斗三代卫星导航芯片、模组、终端等定位产品检测技术攻关。加强低空飞行器、民用航空装机产品及地面支持设备的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责任部门: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
5.加快仪器装备自主研发。鼓励检验检测机构积极主导或参与仪器装备研制,形成一批仪器仪表、智能检测装备标志性创新产品。完善本市承接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定级鉴定”审批权改革,提升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研制生产能力。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应用创新仪器设备,加速国产替代和升级换代,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改造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积极申报并争取纳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审机构名单。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申报“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学仪器领域仪器方法项目。(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市场监管局)
6.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技术和方法、新兴领域认证技术等技术攻关,并申报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面向检验检测机构开放共享。支持企业使用“科技创新券”“专业服务券”购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争取国际和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责任部门:市科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
四、加速动能模式转化
7.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落地应用,推出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场景,在建设工程、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电线电缆等专业领域率先建成10家数字化示范实验室。在电工、电器等相关制造领域开展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认证,开发产品碳足迹数字化核算平台,开展产品、体系、服务数字化认证。(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数据局)
8.推动智能化跃升。推动数字孪生、AI图像识别、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检验检测流程智能化升级。支持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开发应用,在材料检测、软件评估、医疗器械、智能安防等领域开展场景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认证,推行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质检中心建设,开展质量评价、伦理安全和治理技术研究。(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
9.推行涉碳类认证。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率先在钢铁、电机等行业编制国际通行的碳足迹认证规则,完成20个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标识认证配套技术文件,推动形成30个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应用示范。推动金融机构,以及钢铁、化工、建材、电子、快消品等领域链主企业,加大碳标识等涉碳类认证结果采信力度。开展绿色产品认证评价技术研发,在农业、建材、交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应用。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相关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业务。(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委金融办、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
五、提升国际服务能力
10.推动国际互认。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取得国际权威资质授权,与境外机构建立结果采信互认合作机制,加入国际标准化专业组织和认证认可合作组织。推动实施一次检测、多国认可的“一测多证”工作,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实施一批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提升内外贸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能力。围绕重点出口产品类别开展国际能力验证,推动境内外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互认。(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11.拓展海外市场。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通过海外并购、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伴随优势产业和先进产能“走出去”。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纳入《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对符合规定的企业予以支持。加强中国企业出海总部服务中心“海外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建设。(责任部门: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长宁区)
12.提升合作效能。支持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海外分中心建设。成立上海品牌国际交流展示中心,持续打造“上品”标志“出海”品牌项目。编制“一带一路”认证信息手册及重点出口产品国际认证指南,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合规性支持。支持检验检测认证国际组织来沪落地发展,深化国际间交流合作。培育支持高层次人才加入IEC、ISO等重要认证认可国际组织。(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市公安局、浦东新区)
六、赋能产业优化升级
13.深化两业融合发展。编制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供需清单,面向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实施100个协同技术攻关项目。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供需对接活动,形成100项标志性合作项目,提升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级。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入仪器共享、设备租赁、检测服务、专家咨询、报告查验等在线服务。(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14.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展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钢铁、化工、石化、建材等制造业相关检验检测能力,助推生产工艺改进,促进绿色化升级。引导认证机构创新开展“上海品牌”等高品质认证,助力产业链以优势技术对接先进标准和规则。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引导链主企业将上下游小微企业纳入共同管理体系。(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15.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健全长三角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在动力电池、低压电器、智能家居、光伏储能等领域推动检验检测能力一体化布局。扎实推进“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建设,在会展、餐饮、旅游民宿、物流等领域开展跨区域统一绿色服务认证。联合开展长三角能力验证,推动一市三省检验检测能力整体提升。(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青浦区)
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16.完善空间布局。发挥浦东新区、静安区作为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集聚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密度。培育创建3—5个集聚仪器装备、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标准计量等一体发展的市级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协同联动的空间载体。鼓励各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型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基地和园区。用好产业融合管理要求(M0)政策和工业上楼等新型承载空间建设政策,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发展空间。(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资源局、各区)
17.加强人才引育。依托市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支持引育检验检测认证高层次紧缺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名单,按规定享受本市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完善检验检测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机制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大对急需紧缺的检验检测技能类职业(工种)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专业智库,加强行业政策研究,定期发布行业发展白皮书。(责任部门:市人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18.加大政策支持。统筹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计划等专项资金,针对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特点细化申报标准,围绕功能平台筹建、关键技术攻关、紧缺能力建设等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检验检测认证优质项目的投资与招引。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发展细分赛道,优化产业生态,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新建重点项目、首次升规达标企业、同比高增长企业等予以支持。(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各区)
19.加强宣传引导。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参与“政府质量奖”“科技进步奖”“标准创新贡献奖”“上海市品牌引领(培育)标杆企业”培育认定等评选,选树一批创新发展成果。办好“世界认可日”“检验检测开放日”等重要宣传活动,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参加各类重要展会、论坛,增加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首发。(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
20.营造良好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实施容缺容错受理。建立重点检验检测认证企业专员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健全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检测等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强化信用监管、风险预警、能力考核等方式应用,加快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虚假认证结论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推动机构自律与人员自律,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各行业管理部门)
依托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统筹研究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战略、规划、政策、实施等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