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就有委员提案指出自来水表存在计量误差,质监部门应加强对重要计量器具的强检。没想到8年过去了,还有问题……”本报连续三天跟踪报道本市家庭自来水“短斤缺两”后,今天上午,民建会员刘骥杰给本报打来电话,转达当年提案人、曾连续两届担任市政协委员的张应葆的观点,“从仪器使用的规律来看,水表走快是正常现象,因此建议缩短6年强制检定周期。 ”
在看到本报“贪吃水表”报道后,当年参与一同撰写提案的作者之一??民建会员刘骥杰,心情很不平静。据他回忆,2002年年初,同为民建会员,又在上海无机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吕又新发现,家中水表计量误差值多达50%。他随后对周围10多户邻居进行自测,竟不约而同发现了上述问题。
随后,张应葆做了同样的测试,他家使用已超过6年的水表,误差值甚至翻了一番。这些数据,后来被写入当年提交上海“两会“的提案中。提案提出,作为主管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对列入重要计量器具的计量值准确性依法实施严格监管。若在有效期内,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误差值超过一定比例,应缩短强制检定周期,以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刘骥杰退休前曾任上海质量监督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作为计量器具方面的专家,他表示,用于水表计量的旋转涡轮,在长期使用后,容易磨损造成误差。无论水表加工工艺如何“升级”,长时间使用后,“走得快”亦不可避免。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市民因为水表误差得到过自来水公司的赔偿。不过,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水表误差值的产生。 ”他说,在“走得快”的正常规律面前,此前相关部门制定的强制检定周期是否科学、制定6年强制检定周期是否合理就有待商榷了。在刘骥杰看来,当年提案中有先兆性地提到了缩短6年强制检定周期的建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他建议,市质监局和自来水公司,应对新安装的水表寿命进行跟踪观察。 “例如,若大部分水表在平均使用3年时间内,已超出正常计量误差,那么强检周期理应缩短为3年。当然这些数据的出炉,应建立在全市普查的基础上。 ”
当年,有关部门在提案答复中曾表示,将积极推进水表更换,加强技术升级,以保障百姓利益。 8年过去了,仍有部分水表在超龄服役。
“希望这次,不用再等又一个8年。 ”刘骥杰说。
?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5-08-18
2024-10-22
2022-09-16
2021-06-23
2020-12-14
2020-09-02
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