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计量所 张贵州
近期笔者参与了江西省地、市、县级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发现很多机构的管理层在所建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评审项理解和做法上,与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有的管理评审不知如何展开,有的虽做了管理评审,但非常简单,管理评审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有限,起不到质量改进的作用,达不到管理评审的目的。
一、要做好管理评审,首先要弄清管理评审的目的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中有明确的描述: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所谓适宜性,是指机构所建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机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是在当时特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下建立的。随着时间、空间、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机构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机构内部每年都要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实验室进行重新组合等,以引起内部运行机制改变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再如,市场、顾客、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我们事先拟定的预防措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等。管理评审的目的之一,就是检验、评价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应这些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适时地进行调整,使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所谓充分性,是指机构所建的质量体系满足市场、顾客潜在的和未来的需求与期望的能力;也指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识别和充分展开。为了实现所设定的业务收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机构尽可能地将所建的质量体系的各个程序充分展开,不断地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预测市场和顾客潜在的与未来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及时调整机构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评审目的之二,就是检验、评价所建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能否充分展开及展开后的效果。
所谓有效性,是指机构所建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达到所设定的质量目标的程度,并要考虑到质量体系运行的成本和资源之间的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管理评审的目的之三,就是检验、评价所建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实用性、效益性。
二、按照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管理评审首先应制定计划
计划一般由质量负责人制定,经机构最高管理者批准实施,其评审频率一般为每12个月1次。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时间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制作)。管理评审开始前,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充分收集信息资料(管理评审信息输入)。信息资料包括:1.内审报告(根据内审结果制定,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2.期间核查报告(根据期间核查结果制定,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3.质量监督报告(根据日常质量监督结果制定,由质量监督员提供);4.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5.由外部机构对本组织的评审(例如:上级机构对本组织进行的复查考核评价等信息);6.顾客信息的反馈(一般用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征求顾客意见及对顾客日常意见的记录);7.人员资质变化及培训情况(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8.标准设备及环境状况(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9.实验室间比对或验证能力验证结果(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10.政策、法律、法规和程序的适宜性(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11.对改进质量体系的建议等(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出)。
三、管理评审按照计划,由机构最高管理者组织召开机构管理评审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为机构最高管理层、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检定室负责人,以及其他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部门负责人。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有关人士作相关的报告,并认真听取参会人员发言,做好会议记录,最后由机构最高管理者作会议总结,形成管理评审综合报告(管理评审信息输出)。管理评审综合报告至少包括3项内容:1.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不适应的地方加以改进);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改进;3.资源、环境需求。将管理评审综合报告按最高管理者要求,发放给有关人员,让他们实施改进,并对结果进行跟踪,此外,对整个管理评审过程中的资料、记录,应存档保管。
内容推荐
更多>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