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9年节省780万吨标煤 “斤斤计较”省出40亿元 (2005-06-13)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湖北日报
浏览:1388
武钢靠科学计量,9年节省780万吨标煤,请看??人们通常讨厌斤斤计较。但殊不知“计量”讲的就是“斤斤计较”,甚至于锱铢必较。所以计量被誉为人类公平与和谐的基石。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20周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纪念5周年。此刻,武钢献上了一份令人惊讶的厚礼:他们靠科学计量,9年少消耗780万吨标煤,收效达40亿元。武钢,因此成为全国的计量典范。
告别“估堆堆”的历史
过去,武钢每年从国外进口千万吨矿石,需要漂洋过海、江海船车中转,抛撒不少。可明知这样,因为缺乏准确计量手段,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每年损失数千万元而有苦难言。武钢一批科技人员潜心攻关,终于成功研制出“船舶水尺光纤观测装置”,并建成船舶水尺计量站,彻底告别了没有水运计量的“估堆堆”历史。这项“光纤传感技术”取代“人工目测法”,不但提高了计量精度,还填补了我国船舶计量称重技术的一项空白。数据是验证这项称量技术的最高权威。仅在2004年,武钢验船13582艘次,计量检尺矿石1147万吨,减亏4.7万吨,减少货损2600多万元。近年来,还有不法分子利用金钱收买计量人员,有的对计量设备“玩巧”,甚至有人用远程遥控器“使假”……今年3月的一个早晨,在武钢碎铁打包机计量点。工作人员用计算机怎么也无法打开“计量界面”。他们立即对6个数字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口逐个排查,意外地查出了一个非法外接的信号发生器。利用高科技手段扰乱计量称重的“黑客”被截获,可能出现的数百万元损失得以避免。
计量挖潜就是收获金钱
特大型企业最怕那无底洞般的跑冒滴漏。1986年我国实施《计量法》。自那时起,武钢人树立了一个理念:计量挖潜就是收获金钱。为此,他们配备了一支千余人的计量队伍,投巨资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校准检测实验室,设置了1000多个能源计量点,配有6万余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计量控制、计量检测设备,以及近百套工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生产热轧钢板的温度控制是一道技术难题。以往采用的单点式测温法,由于温度测量高低不一,既影响工艺质量,又增加能源消耗。2001年,武钢计控公司高工吴煊迎难而上,与技术人员一道研制扫描式测温装置。对钢坯表面温度的分布状态进行多点测量,优化钢坯加温工艺,使生产热轧钢板的热送热装率提高到60%。这项获得国家专利的计控新技术投入使用后,仅一热轧生产线每年就节约重油、煤气等燃料费用近2000万元。武钢是我省“头号耗能大户”。1995年武钢钢产量525万吨,2003年增至831万吨,增长58.29%;而同期能源消耗(含煤、电、水、汽等)总量,由1995年的606万吨标煤增至2003年的653万吨标煤,仅增加7.76%,比产量增幅低51%。吨钢可比能耗由1995年的960公斤标煤,下降到2004年的775公斤标煤,降低20%。9年累计节能高达780万吨标煤,年均计量节能收效4.4亿多元。武钢还是湖北“第一用水大户”。他们投巨资改造厂区水系统,又增添数百万元的计量监控水流设备,从生产到生活基本杜绝了“长流水”现象。使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每年节水6400万吨。一年要烧掉120万元煤气的炼钢转炉,因燃烧不充分,人称“气老虎”。全国劳模、高级技师刘渝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立誓让每毫升煤气发最大的热。他和徒弟们试验数百次,终于独创出“最大发热量和最大回收量”的控制模型,实现了“负能耗炼钢”。这项技术还成功地向原技术输出国实现了反转让,为武钢节约几十万美元。紧接着,刘渝兴又开发出“高炉炉顶煤气分析系统”,不仅为武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获得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
“精、准、快”的计量原则
“精、准、快”,是武钢人不变的计量原则。武钢二热轧是国家重点工程,生产中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进口设备,精度高达千分之四。但在试运行时,红外测温仪发生误差,产品出现裂缝,轧机也不正常。经武钢技术人员攻关测试,发现外国专家设置的技术参数不合理,导致显示温度比校准温度高出184度。起初,外国专家连连摇头说“NO!NO!”。可是,当他们到实验室查看了计量人员的校准过程后,不得不服气地点头说“YES!YES!”,并更改了技术参数。校准精确的仪表重新上线试产,裂缝热轧板随之消失。武钢自行研制的精确计量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用于炼钢检测的“转炉副枪系列复合探头”,获得国家专利,并使武钢的钢材优等品率提升到64%以上,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钢水下渣检测控制装置”,能准确地检测钢渣含量,快速地分离钢水与钢渣,大大提高了连铸工艺水平;在高炉上运用的“专家系统”,则对炼铁质量实现了有效控制和调节……武钢人还发明创造了“结晶器状态检测系统”、“结晶器专家系统”、“二次冷却水配水模型”、“高精度水温差测量”等1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计量技术,随之而来的是综合成材率增长到95%以上。今日的武钢,把古人的手称尺量缩小到几万分之一乃至数十万分之一误差的计算机计量精度。其理念之先、计量之细、意义之大、效益之巨,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