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源自创新 科技提升效益??邢钢焦化厂科技创新活动纪实 (2005-12-27)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
浏览:1319
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到各项工作的最“前沿”,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机制,激活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各项工作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是邢钢焦化厂多年来始终追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最好诠释。
对于科技创新工作,焦化厂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并将 QC小组活动、技术攻关活动融入其中,使焦化厂科技创新氛围浓郁,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特别是今年以来,厂部重新修订了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及评审办法,厂长陈学清亲自担任评审小组组长,严格评审程序,公平、科学的评价每个项目,并要求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每人必须牵头组织开展1??2项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的实施结果与本人业绩挂钩,作为技术人员业绩考评的一项硬指标进行评审。如此一来,管理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不仅感受到压力,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责任,纷纷沉下心来,一头扎到生产中去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年来,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率达100%,仅副作业长郭景民一人一年来就牵头组织科技创新18项,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一线员工、各级骨干纷纷立足岗位,积极参与,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己任,即增强了责任心,又促进了员工立足岗位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大批生产一线的科技创新骨干力量。
其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科技创新的活动宗旨,坚持不懈的开展活动。厂部每季度组织一次的评审,每评比结果出来后都要在科段长会上进行评议,对做的较好的工区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好或不重视科技工作的工区提出批评,并对获奖项目和人员进行重奖,一年来共有32项获奖,获奖人员达60余人,厂部颁发科技创新奖金15000余元,大大激励了各级员工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同时也切实解决了生产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如由厂长陈学清亲自牵头组织的经济邢配煤比攻关试验活动,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配合煤成本每吨下降47.22元,年降成本达6000万元。又如,技术骨干卫建党牵头针对1#焦炉集气管的压力不稳,跑烟冒火较多问题开展的集气管压力调节的技术改造,通过将1#集气管煤气调节机由气动改为电动,在DCS上编制调试软件并修改PI参数,增加了执行机构的灵敏度,将两座焦炉手动翻板集中控制,杜绝焦炉耦合作用。不但改善了操作环境,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基本实现了自动调节,而且调节设备的检修周期由10天延长到8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不断创新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使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厂部要求主管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项目的评审,并对每一个立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及时根据项目实施及评审过程中存在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使科技创新、科技攻关渗透到焦化厂的各项工作中,并正在发挥它的效能和作用。如在安全方面开展的“焦台增加放焦警示灯及熄焦塔安装警示电铃”、“蒸氨塔加氮气保护装置”,在设备方面开展的“2#号粉碎机溜槽改造”、“推焦车余煤簸箕的改造”,在电器方面进行的“储煤仓震动给了机控制改造”、“电机车配电系统改造”,在仪表方面进行的“粗苯富油流量表按伴热管”改造,及在管理方面开展的“设计煤场管理系统”、“改进炉门清扫和治理冒烟的管理办法”等等,科技创新成果遍地开花,今年以来,各级员工共申报科技创新项目217项,实施完成173项,年创效达63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