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仪表公司市场部经理英惠德谈智能电表发展
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的提出,智能计量装置便成为电表生产企业及用户极为关注的问题。智能计量装置有哪些特点,我国发展智能计量装置有哪些基础,国内企业推出智能计量装置需要实现哪些突破?针对以上问题,《亮报》采访了业内知名专家。以下是对兰吉尔仪表公司市场部经理英惠德的采访:
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仪表制造商之一,兰吉尔仪表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仪表制造基地,目标直指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您能否对国内电能计量产品做一下评析?
英惠德:智能电网是通过建立数字化的电网系统架构,从整个网络系统的各个节点处(电表、变电站、发电厂等)获得所需的智能化的信息,更好地管理电网结构中上至数量众多且分散的小型发电站,下至居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
智能计量目标是降低能源的消耗量,而智能电表是智能计量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它可为能源的消耗量、价格信息以及电网质量提供必要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关口和工商业用电能表,已经具备了智能计量的功能;但能生产民用智能电能表的国内企业并不多,有很少的几家企业因做过国外类似项目拥有了一些智能计量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就目前而言,国内电力系统安装的电能表尚不能满足智能计量的要求。所以,在国内推行智能计量意味着需要更换目前正在运行的多功能电能表。
记者:在国内推广智能计量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
英惠德:智能计量能够真正起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灵活可变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价格体系,以及支持这些功能的相关配套设备和产品。智能计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一个智能化的电网系统。
因此,推广智能计量,必须首先解决这些前提和因素,否则,就不得不继续使用多功能电能表。
记者:您认为,使智能计量系统快速良好发展,各相关部门应该如何做?
英惠德:如果推行智能计量,必须提高电网系统中设备的质量。系统的有效性依赖于各种设备的可靠性,因为智能计量系统相较于其他系统而言更加复杂一些。当前国内生产的一些电能表产品还不能达到这种高质量要求的应用水平。
另外一个影响智能计量成功的条件是标准化。当前的标准大多局限于电能表的外壳、元器件、尺寸、外观等,但在功能和通信方面的标准则明显不足。
在工业用电计量领域,带GPRS通信方式的多功能电能表将更为普及。这就要求移动通信公司能支持这种发展趋势并能改善其为供电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民用计量领域,智能计量装置发展要经历两个时期,一是电网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二是加强对高端产品的要求。只有这样,智能计量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4-09-23
2024-09-06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