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带着人民的嘱托,从四面八方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他们又带来了哪些建议和对策?本期节目我们将和代表委员一起,关注执法过程中的“过罚相当”问题,解开螺蛳粉一年销售过百亿的质量密码,关注景区老旧客运索道新建、改建的难题,研究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代表委员一起话期待,向未来。
在举国创新体制下,加快突破“卡脖子”难题,在政协委员方向看来,还需要具备着眼未来,久久为功的魄力。元宵节第二天,他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几个国家计量核心实验室进行调研。国家长度基准装置也就是中国最准确的“尺子”就在这里。而计量用芯片就是新一代计量基准的核心和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 方向:在一个芯片规模这么大小的尺寸上面,我们就要去实现最准的电压,最准的电流,最准的温度。过去比方说我用一把尺子去量一个长度,我需要有个尺子,这个尺子准不准要和比它更高等级的尺子标准去做比较,才能证明尺子是准的,那么这种量子计量的这种芯片实现以后,就是我把最准的标准做在一个芯片上面了,将来我们测量只有测量仪器,测量只有两种状态,好的和坏的,不再有准与不准的。
方向委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芯片研发计量能力确实面临测量精度量级与美西方国家存在代际差距,在整体测量精度由精密级向超精密级的创新突破中,我国长期处于追赶状态。
全国政协委员 方向:在芯片的产业链里头有两千多种测量仪器是对中国禁运的,可以说100%的专用仪器测量仪器全部被禁运。
实际上芯片作为高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国博弈的焦点,而计量是芯片产业模式迭代的底层根基。今年两会方向委员准备的提案内容就是呼吁尽快提升芯片研发计量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 方向:我们经常说,要测得出才造得出,测得准才造得精。其实我在我的提案里也提到了新质生产力,这里核心的东西就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需要在计量、测量上面,突破原有极限的一些更高水平的一些标准。我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么一次重大的一个机遇和契机走到前面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科学家,到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林鸿认为,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成就更多学术领域的“中国品牌”。
2023年,林鸿带领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精密测量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监测体系。不仅为大气污染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让企业减排变得精准。
全国人大代表 林鸿:你看这个设备是烟道流量计量标准装置,它是解决了企业排放量测量不准确的难题。有了它之后, 把企业测量的误差从50%改善到5%以下,那么目前它的测量范围、测量精度,都是超过美国。
这个测量“神器”的使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碳市场的数据质量。而这样一套高精尖技术,在推广落地时却没有想象中顺利。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
全国人大代表 林鸿: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实验室的成果能够更多应用,能够让更多尖端技术走出实验室,服务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合计拥有国内1/4的有效发明专利,但转化率普遍偏低。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4-04-19
2020-09-28
2019-10-25
2019-06-21
2019-04-12
2019-02-21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