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网 http://www.chinajl.com.cn/
中国计量网——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地方动态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出台 (2006-01-16)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 浏览:903
  一份描绘我省质监事业发展蓝图的纲领性文件??《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简称“十一五”规划)于近日正式出台。《纲要》在客观评价我省质监事业“十五”时期骄人业绩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五年我省质监工作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和“名牌战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机构体系和用人机制改革,着力建设重点项目服务体系、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和“12365”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安全监察责任制、打假治劣责任制、标准化计量服务责任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党风行风建设责任制,即实施“12345”工程。   10大目标令人鼓舞   《纲要》提出,到2010年,质量技术建都工作对甘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的预算外收入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省产(商)品质量明显提高,质监队伍素质、依法行政和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根本好转,并实现10个目标:   一是进一步推广名牌战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县市区达到50个以上,争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争创3-5个“中国名牌”产品,每年新增20-30个“甘肃名牌”产品,力争使我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中有30户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经营模式。   二是确保食品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督检验合格率达到85%以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35种产品实施跟踪检查,95%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建成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做好标准推广工作。1、主要工业产品的采标率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执行标准的动态管理。2、积极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3、建成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4、新建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初步建立适应WTO要求的标准信息服务网络体系。6、代码赋码差错率保持在2%以下。   四是提高计量器具受检率。建立和完善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落后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更新改造,使其中30%以上的计量标准达到国内中上水平,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在用医用强检计量器具的受检率、集贸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受检率、税控加油机的受检率分别达到100%。   五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有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按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85%以上的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生产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大中型企业全部通过认证,检验检测实验室中有90%以上的通过计量认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取得新进展。   六是抓好特种设备监管工作。1、构建起适应工作需要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评估体系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2、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均达到100%。4、力争实现“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   七是提高质监队伍素质。基本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质监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规意识明显提高。  八是在体制改革方面依据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通过重组整合建成以省级技术机构为龙头、适应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地理特征,省、市州、县市区三个层次与东中西三个区域相结合的技术机构体制格局,加快推进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州级检验机构为重点、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九是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完成“金质工程”建设,建设甘肃省质监部门“一网一库三系统”(质监软硬件平台和网络平台,质监业务数据库群,质监业务监督管理系统、质监业务申报系统和质监信息服务系统)。   十是部门创收方面,到2010年,全系统预算外收入和固定资产翻一番,到2008年全部解决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及所属技术机构的办公和实验室用房,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和稽查部门的打假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年内完成10项战略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质监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此,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省质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全面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   二是加大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力度,增强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是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五是加大计量监管力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六是加强认证认可工作,规范认证市场。   七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努力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八是大力十是科技兴检战略,增强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   九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行依法行政。   十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