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经济、能源和环境状况
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由于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同样的经济规模,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因此,造成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容量和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靠什么?
《节约能源法》给出了答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尽管各地的自然禀赋不同,但普遍存在二产独大、工业偏重的倾向。
特别是入世后,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随着国际资本和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工业化特征日趋显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年攀升。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中生活能耗的数量和比重快速增长,也成为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2.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尽管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建设,部分改善了东部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如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战略中,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但对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以煤为主的格局难以改变。
煤炭的燃烧利用仍然是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不可避免地产生SOx、NOx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是我国CO2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3.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
我国的工业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能耗高而经济收益(如工业增加值)低,是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分析,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如下:
1.大力倡导转型发展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追求以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换取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如果说“十一五”期间的节能成效主要依靠节能技术进步,那么“十二五”期间的节能成效将更多地取决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因此,因地制宜转型发展,就成为提高能效的必然选择。
2.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能源结构多元化不仅可以提高低碳或者非碳能源的比重,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减少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
考虑到现阶段技术的成熟程度,我国已经在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LNG)开发、核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3.提高科技贡献率
显著提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是改善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中,就全面提升了节能科技、环保科技、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医药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农业科技等对相关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
三、企业是节能的主体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艰巨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因为无论是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还是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离开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的参与,就是空谈,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全民节能的氛围,上述提高能效的途径才能得到落实。
企业的节能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能源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能源计量体系和能源管理者的定期培训制度等。
其中,能源计量是基础,没有计量就没有管理。
2.能源利用状况的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可以掌握能源的消耗总量、能源消耗的品种以及能源消耗的分布,发现不合理用能的场所和原因,为节能改造提供基础和依据。
3.节能潜力的挖掘
挖掘节能潜力包括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两个方面,其中,管理节能主要指行为节能,而技术节能则可以大幅度提高设备或者工艺流程的能效,降低产品单耗。
能源审计是分析和发现节能潜力的主要手段,通过定期或者专项能源审计,并与国内外同行中的标杆企业进行单位产品能耗(单耗)的对标(对比分项指标),可以发现问题,为制定节能技术措施与方案、编制节能规划提供依据。
此外,追踪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淘汰技术寿命超标的设备和工艺、引进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实现工艺过程的节能改造也是企业节能的通行做法。
4.工业节电举例
电是工业消耗的主要能源品种,节约用电是首要任务。
首先是电源节能??降低线损:如提高功率因数(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容量、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降低变压器损(使用高效变压器、提高负荷率、平衡三相负荷)。
其次是动力节能??降低输送能耗:如电动机的选择(选择容量、种类、调速方式等);泵与风机的选择(选择种类、优化工作点);流体输送系统的节能改造(减少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等)。
再次是照明节能??降低照明能耗:使用高效电光源(推荐使用细管或紧凑型荧光灯及电子镇流器等);改善照明控制方式(分区控制、延时控制、声控灯等)。
当然,除了上述具有共性的节电措施外,结合工艺过程优化的节电改造具有更大的节能潜力。
四、能源计量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能源计量的对象是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和资源)、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和载能工质。
能源计量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量大面广,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二是专业性强,涉及热工量、力学量、电学量、光学量、化学量等诸多学科;三是作用独特。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的基础,在节能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中,使用准确的测量数据可以保证能源统计的真实性、能源结算的公正性和能源消耗定额的科学性。
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的基础,因此,完整、规范、准确是计量的核心;能源计量既是专业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法律法规的问题。
为了发挥能源计量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我国颁布了一系列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包括《计量法》、《节约能源法》以及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有关的部门规章。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能源计量采取分级计量管理,其中:用能单位(独立法人单位,俗称一级)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GB17167-2006之4.3.3);次级用能单位(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俗称二级)用能量大于表1的,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GB17167-2006之4.3.3);主要用能设备(俗称三级)单台设备耗能量大于表2的设备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GB17167-2006之4.3.4)。
<CTSM> 表1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
注:1.表中a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年”的符号;2.m3代表在标准状态下,表2同;3.2926GJ相当于100t标准煤。其他能源应按等价热值折算,表2类推。</CTSM>
<CTSM> 表2 主要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
注:1.对于可单独进行能源计量考核的用能单元(装置、系统、工序、工段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2.对于集中管理同类用能设备的用能单元(锅炉房、泵房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CTSM>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有配备率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原则是:满足按能种分类的计量要求;满足实现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满足自检自查的要求。要求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满足表3的要求(GB17167-2006之4.3.8)。
<CTSM> 表3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的要求
注:1.进出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汽(热水)可采用非直接计量载能工质流量的其他计量结算方式;2.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汽(热水)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3.在主要用能设备上作为辅助能源使用的电力和蒸汽、水等载能工质,其耗能量很小,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CTSM>
此外,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定期检定制度,检定不合格、超期未检的不得使用。
五、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
完善的能源计量不仅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还可以强化企业生产经营核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强化企业节能管理,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表明:能源计量和节能管理可以为企业赢得效益。
但同时,能源计量也会增加成本,主要表现在:配置计量仪器和设备、配置维护、管理及运行人员;定期检验和技术监督,保证计量仪器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建立、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
我国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计量法》等法律法规都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价格的持续攀升,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加剧,也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内生动力。但应当看到,由于节能与计量意识薄弱,宣传培训不足,企业能源计量专业队伍建设迟缓等客观因素,导致节能与计量工作在行业、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过度压缩生产成本;忽视计量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改善及其潜在经济效益;忽视计量管理对产品质量的改善及其潜在经济效益,因而,能源计量在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计量基础建设
特别是对于部分计量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按照GB17167-2006的强制性要求,完善企业的计量设施。特别需要保证次级单位和重点设备计量器具配备率的达标配置和定期检定工作。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能源计量及能源管理的组织与网络。
2.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计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保障计量管理落到实处。
3.提高计量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应高度重视能源计量工作,为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业务素质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并创造高素质人才安心从事能源计量与能源管理工作的条件。
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节能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需要能源计量、能源管理、工艺管理和节能技术的全面支持。其中,能源计量是节能工作的基础,需要企业站在对法律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夯实企业的能源计量基础。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4-07-25
2021-11-02
2021-08-06
2021-05-08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