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省淮北市计量测试研究所 李明超
一、明确管理评审目的
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5.6“管理评审”中明确提出:机构负责人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对机构的管理体系以及检定、校准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宜性是管理体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管理体系是在一种特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下建立的,机构内、外部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管理体系应根据这些变化而有所改进,以不断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充分性是指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机构新确定的过程或子过程是否存在不足,资源的配制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
有效性是指对预定目标的度量,用实现目标的程度来判断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主要解决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是否仍然适宜,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协调,组织机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程序文件是否充分、适宜、有效,过程是否受控,资源配置是否满足要求等问题。
管理评审的结果是管理体系和过程的改进,管理评审可能导致: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质量目标、质量承诺的完善,管理体系文件的变更;组织结构的调整,职责分工的改变;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设备设施的更新或增加;为新的和现有的员工提供培训;参与能力验证等。
二、按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实施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机构负责人主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是机构负责人直接领导的一项管理活动,它的各项活动体现了一个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实施管理评审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议目的要明确
主持人一定要按计划的内容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2.输入要完整
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其内容包括:(1)政策、法律、法规和程序的适宜性(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2)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根据日常质量监督结果制定,由质量监督员提供);(3)内审报告(根据内审结果制定,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4)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提供);(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例如:上级机构对本组织进行的复查考核评价等信息);(6)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一般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提供);(8)顾客的反馈(一般用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征求顾客意见及对顾客日常意见的记录);(9)投诉(一般由质量负责人根据顾客投诉处理情况提供);(10)改进的建议(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11)可能影响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系的变更,也包括组织自身的变化,例如检定、校准和检测项目的变化,组织结构等的变更而导致的体系的重大变更,一般由技术负责人提供)。
3.报告内容要全面
管理评审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方面的决定和措施。机构对现有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决定和措施。例如,明确过程监控职责的界定,需要修改现有的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等。(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改进决定和措施。包括顾客规定的要求(不仅是对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本身的要求,还包括对服务过程的要求),顾客虽然未明示,但是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也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评审可能导致与上述三项要求有关的过程的改进。(3)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机构应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自身资源的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改进所引起的资源需求。例如: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不能满足检定、校准或检测过程的要求;测量的环境条件不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新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人员需要进行技术培训等。
4.改进要跟踪验证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决议),明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以及针对该问题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及整改要求进行整改。质量主管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验证,验证结束后形成验证报告,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获得改进措施是否切实有效的结论。
三、管理评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实施管理评审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以下问题:
1.接受上级考核的动机不端正,为了应付考评组的检查才进行管理评审。
2.评审的时机选择不当。大多数机构通常选择在机构接受监督评审前进行。由于一般机构年终才统计和汇总各种数据,使管理评审得不到全面的信息。
3.管理评审的输入不够充分和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评审的效果。
4.没有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系统性问题提出纠正措施和要求,或没有进行跟踪验证。
内容推荐
更多>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