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要求
技术条件是实现计量保证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要素,也是计量保证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规范》第五章从产品标准、计量设备和包装设备、量值溯源、标志管理、不合格设备控制、计量检测、环境条件、记录等八个方面对企业的技术保证能力提出了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产品标准
1.规范条文
生产定量包装商品必须有包含产品净含量要求的产品标准。净含量要求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中的要求。
2.理解要点
(1)企业必须依据产品标准组织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所依据的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自行制定并经过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2)标准中必须有产品净含量的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中有净含量要求的,应按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没有对净含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的,企业必须在企业标准中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作出明确的规定。
(3)企业自行制定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规定,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3.实施指南
(1)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在定量包装商品投产前,必须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标准中必须有有关产品的净含量要求。
(2)产品标准中有关净含量的要求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或强制性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如国家或行业标准中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则企业标准中有关净含量的要求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二、计量设备和包装设备
1.规范条文
企业应按照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的要求配备计量特性符合规定要求的计量设备。企业检测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所配备的计量器具,其最大允许误差应小于或等于被检测的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负偏差的三分之一。包装设备和包装工艺中,用于商品量检测的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必须达到100%。所有设备要定期检定或校准,并适时核查。
2.理解要点
(1)计量设备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高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的要求,配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和终端产品质量检验所需要的计量设备。
(2)所配备的计量设备,其计量特性应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
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主要包括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分辨力等计量性能指标。
(3)检测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器具,其最大允许误差应小于或等于被检测的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偏差的三分之一。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是指规范、规程所允许的该计量器具的误差极限值。这是指在规定的参考条件下,计量器具在技术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允许误差的极限值,是判定该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一个规定要求。
(4) 用于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和净含量检测的计量设备都应该定期作计量检定或校准。同时,为了保证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的准确可靠,应选择适当的核查标准,对计量器具实施中间核查。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制定有关计量设备配备和管理的文件,并按文件规定组织实施。
(2)企业应根据有关的工艺文件、产品标准等相关的技术文件或法律法规明确计量检测点和对计量器具的预期使用要求。
(3)根据上述对计量器具的预期使用要求,包括计量性能的要求和数量的要求,配备满足要求的计量器具。
(4)对所用的计量器具编制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确保按期检定或校准。
(5)对用于关键检测点的重要计量器具,应选择与其被检测对象性能相同,并具有稳定的计量特性的计量标准或标准物质作为核查标准,对计量器具开展中间核查。
三、量值溯源
1.规范条文
企业使用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登记造册,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定机构申请检定,受检率达到100%。在用计量器具应有有效的计量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
2.理解要点
(1)量值溯源是指通过一条规定了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际测量标准或国家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活动。质量溯源与我国过去所常用的量值传递从技术上讲是一个目的,两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测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统一,而计量法规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必须经考核合格,其量值必须溯源到上一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直到国家基准。为此,企业的计量器具必须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2)企业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二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并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和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如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等。按照计量法的规定,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登记造册,申请执行强制检定。
(3)在用的计量器具,包括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以证明该计量器具的量值能溯源到国家参考标准。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制定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管理文件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企业应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对照国家颁布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编制本企业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明细表,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计量行政部门进行申报,并到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
(3)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必须按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执行。
(4)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对计量器具的预期使用要求,如果计量检定规程所规定的检定项目和计量性能指标与企业的预期使用要求相一致,则企业可选择检定的方式,按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如果计量检定规程所规定的检定项目和计量性能指标不能满足企业的预期使用要求,则应选择校准的方式,并根据预期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校准规范,按校准规范进行校准。
(5)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计量器具质量的稳定性,计量器具使用的环境条件,计量器具使用的频繁程度和计量器具所测量的结果的重要程度等。确定周期的基本原则是:要在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变化对其使用可能产生影响之前再次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一般,可根据本单位的实践经验参考制造厂的有关资料以及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先确定一个检定(校准)周期,然后不断积累数据加以调整。
[page_break]
四、标志管理
1.规范条文
企业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应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或检定(校准)人员)。
2.理解要点
(1) 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是计量检定(校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的简单明了的体现,也是保证计量器具正确使用的一种管理手段。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合理设计检定标志。标志设计内容要齐全,颜色要有区别,以防止误用。
(2)企业中所有计量器具都应有计量检定(校准)标志,而且标志一定要如实反映计量器具实际的检定(校准)状况。
五、不合格设备的控制
1.规范条文
企业对任何不合格计量设备都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的标志。不合格设备应在不合格原因已排除并经再次检定(校准)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在调整或修理前,如检定(校准)结果表明,该计量设备在以前的检测中给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带来了明显的误差风险,企业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2.理解要点
(1)本条文所指的不合格计量设备是指:计量设备出现了已经损坏、显示不正常、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超过了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封缄的完整性已被损坏等六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2)计量设备如果出现了以上六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应该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的标志,直到这些计量器具的不合格情况被排除,并且经过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如果检定或校准的结果表明该计量设备在以往的使用中可能给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检测带来明显的误差风险,例如对净含量的误判,使不合格的产品入库或使合格的产品被判成不合格,则必须对这些产品进行追溯,实施重新检测。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制定不合格计量设备的管理程序(或管理制度),并认真按制度实施。
(2)企业应加强对使用中的计量设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计量设备,以防止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对用不合格的计量设备进行检测所造成的风险应进行认真地评估,尤其是对所检测的定量包装商品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计量检测
1.规范条文
企业应根据产品标准、工艺文件制定必要的检测规范,并按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要有记录。检测规范一般应包括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步骤)、检测频次、检测记录及检测结果的处理等内容。其中对净含量的检测按本规范6.2条要求进行。
2.理解要点
(1)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用大量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来进行分析、判断以作出正确的决策。计量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保证计量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不仅取决于计量器具,而且还取决于科学的测量方法。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计量检测工作。
(2)工艺过程中对半成品的检测,对工艺过程参数的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按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确定检测项目,明确检测的频次和方法,并对检测原始记录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
(3)成品的计量检测是判断成品合格与否的关键,必须严格按产品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明确检测项目、频次和方法,并对原始记录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制定有关各类检测的管理程序(或制度),并认真执行。
(2)在工艺文件、产品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中已经明确了检测方法的应按有关的规定执行,如没有规定的方法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检测规范。
(3)检测规范应包括以下信息:
①需要检测的参数或量值;
②所需要的计量器具和相应的配套设备;
③相应的环境条件;
④检测程序的描述,包括:检测前的检查;检查计量器具是否正常,必要时进行使用前的校准和调整;记录检测结果的方法等内容。
⑤评定合格的准则和(或)要求;
⑥要记录的数据及分析和表示的方法;
(4)按规定的项目和方法实施计量检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page_break]
七、环境条件
1.规范条文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检测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规范和计量检测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理解要点
(1)环境条件是指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工作现场的条件,一般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照明、振动、灰尘、清洁度、电磁干扰等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检测时,确定环境条件的依据是检测规范(或工艺文件和产品技术标准)中所规定的检测环境要求以及计量器具使用技术说明书中所明确规定的要求。
(3)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定量包装商品的检测应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根据检测规范、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工艺文件和产品标准等技术文件,明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使现场的环境条件满足规定要求。
(2)应对关键场所的环境条件实行连续的监控,并认真做好记录。
八、记录
1.规范条文
企业应保存必要的记录,用以证明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记录至少应包括:产品标识、批次、最终产品、过程检测、抽样检测、改正与复查、储存,以及计量检定(校准)、计量管理等。
2.理解要点
(1)记录是证明企业的计量管理、技术保障和定量包装商品实物的净含量符合《规范》要求,计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记录还可以为有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和采取纠正措施时提供证实。
(2)记录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关定量包装商品的记录,包括产品标识、生产批次等;
二是有关产品检测的记录,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检测、最终产品的检测和成品或半成品的抽样检测记录;
三是有关对不合格的定量包装商品实施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改正和纠正措施的记录;
四是有关计量设备的配备、量值溯源、计量检定(校准)的记录;
五是有关计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记录,如计量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内部审核和评审的记录等。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明确规定记录的种类、格式、标识、归档、存储和处理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2)记录应做到字迹清晰、正确完整、能准确识别。
(3)记录要妥善保管,并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page_break]
第四节 产品要求
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生产符合规定要求,并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定量包装商品既是企业建立计量保证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评价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最重要的依据。《规范》从产品标识、商品净含量、不合格控制和纠正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最终产品及其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净含量标注
1.规范条文
企业必须在商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净含量的标注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第七条至第十二条的规定要求。
2.理解要点
(1)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标注是商品的生产企业对该商品的净含量的明示担保和承诺,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的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对该商品实施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2)《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定量包装商品在其包装的显著位置必须正确、清晰地标注净含量,净含量由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
(3)《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第七条至第十二条对净含量标注的方式、采用的计量单位、字符的大小、多件包装商品的标注、配套标注商品的标注以及标注所使用的词或符号等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规定的具体内容可见《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3.实施指南
(1)企业必须在定量包装商品上标注净含量。
(2)净含量的标注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有关要求。
(3)商品上所标注的净含量必须与产品标准的规定相一致。
二、净含量
1.规范条文
企业生产的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的误差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第五条的规定要求。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检测过程中的抽样、检验及评价必须符合《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要求。
2.理解要点
(1) 净含量是指去除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物的实际质量、体积、长度。
(2)净含量的误差是指定量包装商品实际净含量的质量、体积、长度与其标注的质量、体积、长度之差。该误差必须在强制性标准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所规定的负偏差范围以内。
(3)对抽样、检验和评价方法是影响抽样的公正性、检验的准确性和评价的正确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必须遵守《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以确保抽样、检验和评价的科学、客观、公正、准确。
3.实施指南
(1)企业必须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过程、检测设备、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等影响净含量的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以确保生产符合规定的要求产品。
(2)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以确保每件成品的净含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包装材料
1.规范条文
企业用于包装定量包装商品的材料应满足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准确性的要求,并应能防止商品在包装(分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渗漏和破损。
2.理解要点
(1)包装材料是影响定量包装商品的质量和净含量的重要因素,企业应选择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并在商品的有效期(保质期)内保证商品质量稳定和净含量准确的包装材料。
3.实施指南
(1)企业在定量包装商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并选择符合产品标准并能满足产品包装工艺和运输、储存要求的包装材料。
(2)企业必须加强对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产生中使用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page_break]
四、不合格控制
1.规范条文
企业必须确保不符合产品标准或实物净含量超过允许误差规定的产品处于受控制状态,以防止损害消费者利益。
2.理解要点
(1)不合格是指不满足规定的要求。本条款中的不合格是指企业所生产的定量包装商品不满足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或实物的净含量超过允许误差规定的要求。
(2)使不合格产品处于受控状态,是指一旦发现不合格品,首先必须及时作出标识,隔离存放,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其次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价,提出处置方案;第三,根据处置方案。对不合格品作出处理,并监督实施;第四应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部门,必要时通知顾客。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制定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或制度,以确保防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应严格按程序或制度的规定对不合格品实施有效控制,并认真做好严格不合格品的记录。
(3)应认真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按6.5款的要求采取纠正措施。
五、纠正措施
1.规范条文
企业应分析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应加以记录。
2.理解要点
(1)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2)纠正措施应从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开始,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应对措施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3)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加以记录。
3.实施指南
(1)企业应明确规定管理纠正措施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明确谁调查,谁提出纠正措施,谁实施纠正措施,以及谁负责监督实施。
(2)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可能涉及以下方面:产品的设计和规范问题、工艺控制和检验问题、工艺装备和计量设备问题、环境和检测方法问题、原材料和现场管理问题、人员技术和素质问题等。
(3)可通过分析以下情况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检验记录、不合格记录、工艺过程监视观测记录、顾客意见、内部审核结果、管理评审结果等。
内容推荐
更多>2018-12-02